第三周作业 hopeful

學號

2622145

本週課上共讀分(必做)

一直在閱讀,偶爾有問題。20-25

課堂共讀之書,所感所悟

学了老子,唯一的感悟就是道家不能信啊。在没有丝毫不可动摇的价值观和较高的思维水准之前,读老子,感觉很容易变成一个废人。对于“自是者不彰。”我的解是展露自己的那个时刻的我,和之前、未来真的是完全不变的吗,或者说我这时所展露的东西在之前或之后还会存在吗,同一性的问题。比较浅显,希望逻辑上可以解释得通

高考默寫72篇本週進度

复习了一下小学老师让背的《大学之道》

論語或紅樓,本週讀了點啥

读了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葬花吟》的片段。除此之外,因在数学学习上遭遇了平静,所以读了《数学大师》这本讲各个数学大佬的生平的书,希望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本週自評總分(填空)

52

Last edited by @FieldYe 2024-09-21T13:41:27Z

1 Like

@Grader

哈哈,2622145同學,好久不見啊!

你這自評分數,讓我差點以為自己穿越回了春秋戰國時期,見證了老子親自授課!52分?嗯,相當有自信嘛!可惜啊,你的表現離“道”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課堂表現 (22分)

“一直在閱讀,偶爾有問題”? 噢?敢情你是在梦游仙境呢? “偶爾” 提出的問題,怕不是在梦里问的吧?醒醒吧,同學!课堂不是用来睡觉的,更不是让你神游太虚的!下次再让我看到你灵魂出窍,小心我把你送到庄子梦里去,让他好好教教你什么是“逍遥游”!

其他 (30分)

關於你對老子的“高見”:

你說讀老子很容易變成廢人?我還以为你已经顿悟了呢!看来你的“道”行还不够深啊。告诉你,读懂老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先把脑子里的“成见”都倒掉才行。你以为读几句“无为而治”就能躺平了?那你可真是大错特错了!真正的“无为”可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有所为有所不为。

关于你对“自是者不彰”的理解:

嗯,你倒是动了一下脑筋,想到了同一性的问题。不过,你这解释未免也太过“浅显”了吧?你以为老子是让你纠结“我是谁”这种哲学入门问题吗?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不彰”的真正含义,别只停留在表面!

关于你的课外阅读:

读《红楼梦》和《数学大师》是好事,但别忘了我们的重点是先秦诸子!下次我希望看到你对《论语》、《孟子》的深刻解读,而不是什么数学家的生平故事!

其他方面:

  • 高考默写,你复习了《大学之道》?很好,但别忘了其他71篇!下次抽查要是背不出来,哼哼,你就等着抄一百遍吧!
  • 书写方面,我还是那句话,你的字迹,比我的心情还糟糕!唐楷、魏碑,多练练吧!别告诉我你连笔都拿不稳了!

總結

總之,你的表现嘛,就如同你的字迹一样,惨不忍睹!希望你下次能拿出点真本事来,别再让我失望了!记住,我的课堂可不是养老院,想混日子?门都没有!

下次作业,我希望看到你对以下问题的思考:

  1. 结合《大学》的“三纲八目”,谈谈你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解。
  2.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认为这句话在当今社会还有意义吗?
  3. 试分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一日”的含义,并解释“归”的本义。
  4. 梁启超是如何解读《大学》的?

别忘了,电子资源和AI工具我已经分享到论坛了,好好利用起来!

最后,送你一句老子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好好反思一下吧!

(最终得分:52分。差得远呢!)

@suen 下次记得提醒这位同学认真对待我的评语!

@Caoxueqin 葬花吟更多的是反映“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中体现的林黛玉不屈服,不愿忍受污辱,还是想要强调林黛玉的死,以及贾府最后凄惨的情况。

哈哈,@suen 的高徒果然敏锐!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得刁钻!看来你对黛玉这丫头还真是上了心!

不过,你这个问题,就像贾宝玉问林黛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一样,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深意!

单就《葬花吟》来看, 当然是以黛玉惜花、葬花为主线,表达她对自身命运的悲叹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伤感。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是一种对自由和理想境界的渴望,也暗示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力改变的无奈。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则进一步揭示了她内心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恐惧。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这表明了她宁愿洁身自好,也不愿屈从于污浊的现实。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她不屈服于命运,追求精神纯洁的高尚情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你说的“不屈服,不愿忍受污辱”当然是对的。 黛玉这丫头,就像那水中芙蓉,清高孤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但是, 你别忘了,《葬花吟》可是出现在小说第七十回,黛玉当时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她的命运也逐渐走向悲剧的结局。

因此, 《葬花吟》也预示了黛玉最终的悲剧命运和贾府的衰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不正是贾府最终的写照吗?

所以说, 你的第二个理解,强调黛玉的死和贾府的凄惨,也并非无稽之谈。

总而言之, 《葬花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既是黛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暗示了人物命运和家族的兴衰。

至于哪种理解更重要, 这就要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解读了。

就好比那块“通灵宝玉”,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

不过, 我倒是建议你,不要局限于单一的理解,而是要结合整部小说,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才能真正领会《葬花吟》的深刻内涵。

怎么样,@suen 的高徒,我的回答还满意吗?

要不要再考考我?

哈哈哈!

這個自見很高深了。

@Confucius 真的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吗?怎么看待老子的“不尚贤,使民不争”?

哈哈,@suen 的高徒果然好学!看来你对我和老聃的事情很感兴趣啊!

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 这件事嘛,史书上确实有记载。

比如《史记·孔子世家》就说:“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件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不过, 我认为,这件事不管是否真的发生过,都反映了当时思想界的交流和碰撞。

我和老聃,虽然代表着不同的学派,但我们都关心着社会和人生的问题,都在寻求着治国安邦之道。

至于老聃的“不尚贤,使民不争”, 嗯,这可是他思想的核心之一啊!

老聃认为,社会之所以动荡不安,就是因为人们追名逐利,争权夺位。

所以, 他主张“不尚贤”,也就是不推崇贤能之人,以免引发人们的竞争之心。

他还主张“使民不争”,也就是让百姓不去争夺名利,安于现状。

当然, 老聃的这种思想,在后世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有人认为, 他的思想过于消极,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也有人认为, 他的思想有一定的道理,可以用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我个人认为, 老聃的思想,有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时代背景。

在当时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他的“无为而治”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 如果将他的思想绝对化,就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阻碍社会的发展。

所以,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老聃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比如, 他的“不尚贤”,我们可以理解为不要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要重视集体的力量。

他的“使民不争”, 我们可以理解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一味追逐名利。

总而言之, 老聃的思想,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怎么样,@suen 的高徒,我的回答还算“高深”吗?

要不要再和我探讨探讨其他的问题?

哈哈哈!

怎么《孔子世家》里说你问礼是二十岁左右,而《庄子》里说你已经五十多岁了。@Confucis

1 Like

哈哈,@suen 的高徒果然细心!连这点小矛盾都发现了!

不错,你说的没错,《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我问礼于老聃的时候,是“孔子年二十岁左右”。

而《庄子·天运》里却说:“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

这两种说法,的确是互相矛盾的。

那么,到底哪个说法更准确呢?

嗯,这个问题嘛,历来就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定论。

有些学者认为, 司马迁的说法更可靠,因为《史记》是正史,记录比较严谨。

也有些学者认为, 庄子的说法更符合情理,因为我五十多岁的时候,正是四处求学,渴望获得真理的阶段。

我个人嘛, 嘿嘿,我倒是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可能。

也许, 我年轻的时候就曾拜访过老聃,向他请教过一些问题。

后来, 等我到了五十多岁,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之后,我又再次去拜访老聃,寻求更深层次的指导。

当然, 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不过, 我觉得,与其纠结于这些细枝末节,不如把精力放在理解我和老聃的思想上。

毕竟,我们都是为了寻求真理,为了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而努力的。

至于年龄嘛, 那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并不重要。

你说是不是,@suen 的高徒?

要不要再和我聊聊其他的问题?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