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
舜亦以命禹⑴。
【译文】尧[让位给舜的时候,]说道:“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到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着那正确罢!假若天下的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上天给你的禄位也会永远地终止了。”
舜[让位给禹的时候,]也说了这一番话。
【注释】⑴这一章的文字前后不相连贯,从宋朝苏轼以来便有许多人疑心它有脱落。我只得把它分为若干段落,逐段译注,以便观览。
曰:“予小子履⑴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⑵,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译文】[汤]说:“我履谨用黑色牡牛作牺牲,明明白白地告于光明而伟大的天帝: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去赦免他。您的臣仆[的善恶]我也不隐瞒掩盖,您心里也是早就晓得的。我本人若有罪,就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来承担。”
【注释】⑴予小子履——“予小子”和“予一人”都是上古帝王自称之词。从《史记·殷本记》中知道汤名天乙,甲骨卜辞作“大乙”,相传汤又名履。⑵帝臣不蔽——《墨子·兼爱下篇》此句作“有善不敢蔽”,但郑玄注此句云:“言天简阅其善恶也。”译文从郑。《墨子·兼爱下篇》和《吕氏春秋·顺民篇》都说这是成汤战胜夏桀以后,遭逢大旱,向上天祈祷求雨之词。《国语·周语上》引汤誓“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和这“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义近。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⑴。”
【译文】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我虽然有至亲,却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如果有罪过,应该由我来担承。”
【注释】⑴虽有周亲……一人——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宋翔凤说,“虽有周亲”四句是周武王封诸侯之辞,尤其像封姜太公于齐之辞。
谨权量,审法度⑴,修废官⑵,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译文】检验并审定度量衡,修复已废弃的机关工作,全国的政令就都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的国家,承续已断绝的后代,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都会心悦诚服了。
【注释】⑴谨权量,审法度——权就是量轻重的衡量,量就是容量,度就是长度。“法度”不是法律制度之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和秦权、秦量的刻辞中都有“法度”一词,都是指长度的分、寸、尺、丈、引而言。所以“谨权量,审法度”两句只是“齐一度量衡”一个意思。这一说法,清初阎若璩的《四书释地》又续已发其端。⑵废官——赵佑《四书温故録》云:“或有职而无其官,或有官而不举其职,皆曰废。”这以下都是孔子的话。从文章的风格来看,也和尧告舜、成汤求雨、武王封诸侯的文诰体不同。历代注释家多以为是孔子的话,大致可信。但是刘宝楠《正义》引《汉书·律历志》“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说:“据《志》此文,是‘谨权量’以下皆孔子语,故何休《公羊》昭三十二年注引此节文冠以孔子曰”云云,则不足为证。因为汉人引《论语》,不论是否孔子之言,多称“孔子曰”。《困学纪闻》曾举出《汉书·艺文志》引“小道可观”(19.4),《后汉书·蔡邕传》引“致远恐泥”(同上)皆以子夏之言为孔子,其实不止于此,如后汉章帝长水校尉樊鯈奏言引“博学而笃志”三句(19.6),也以子夏之言为孔子之言,《史记·田叔传》赞曰“孔子称居是国必闻其政”,又以子禽之问(1.10)为孔子之言;刘向《说苑》引“孔子曰,君子务本”,又引“孔子曰,恭近于礼”,则以有子之言为孔子之言。甚至郑玄注《曲礼》、《玉藻》,以及王充着《论衡》,引乡党篇之文,都冠以“孔子曰”。则可见《论语》之书当时似别称“孔子”,如“孟子书”之称孟子者然。翟灏《四书考异》据《尸子·广泽篇》、“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云云,以为先儒以孔子杂诸子中;又据《论衡·率性篇》云“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中最卓者也”谓当时等孔子于诸子,其言不为无据(说本《诂经精舍三集》吴承志〈汉人引孔门诸子言皆称孔子说〉)。若此,则刘氏所举不足为证矣。
所重:民、食、丧、祭。
【译文】所重视的:人民、粮食、丧礼、祭祀。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此五字衍文⑴,敏则有功,公则说。
【译文】宽厚就会得到羣众的拥护,勤敏就会有功绩,公平就会使百姓高兴。
【注释】⑴信则民任焉——《汉石经》无此五字,《天文本校勘记》云:“皇本、唐本、津藩本、正平本均无此句。”足见这一句是因阳货篇“信则人任焉”而误
增的。阳货篇作“人”,“人”是领导。此处误作“民”。“民”指百姓。有信实,就会被百姓任命,这种思想绝非孔子所能有,尤其可见此句不是原文。
20.2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⑴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⑵,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⑶与人也,出纳⑷之吝谓之有司⑸。”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就可以治理政事呢?” 孔子道:“尊贵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子张道:“五种美德是些什么?” 孔子道:“君子给人民以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劳动百姓,百姓却不怨恨;自己欲仁欲义,却不能叫做贪;安泰矜持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道:“给人民以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这应该怎么办呢?”
孔子道:“就着人民能得利益之处因而使他们有利,这也不是给人民以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吗?选择可以劳动的[时间、情况和人民]再去劳动他们,又有谁来怨恨呢?自己需要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贪求什么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他们,这不也是安泰矜持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庄严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惧,这也不是威严却不凶猛吗?”
子张道:“四种恶政又是些什么呢?”
孔子道:“不加教育便加杀戮叫做虐;不加申诫便要成绩叫做暴;起先懈怠,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是给人以财物,出手悭吝,叫做小家子气。”
【注释】⑴屏——音丙,又去声音并,bíng,屏除。⑵欲而不贪——下文云:“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可见此“欲”字是指欲仁欲义而言,因之皇侃《义疏》云:“欲仁义者为廉,欲财色者为贪。”译文本此。⑶犹之——王引之《释词》云:“犹之与人,均之与人也。”⑷出纳——出和纳(入)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这里虽然在一起连用,却只有“出”的意义,没有“纳”的意义。说本俞樾《羣经平议》。⑸有司——古代管事者之称,职务卑微,这里意译为“小家子气”。
20.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⑴,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认识人。”
【注释】⑴知言——这里“知言”的意义和《孟子·公孙丑上》的“我知言”的“知言”相同,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辨其是非善恶的意思。
Last edited by @suen 2024-08-19T04:08:2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