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阿房宫赋 六国论

选自《樊川文集》卷一(《杜牧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2008 年版)。阿房(ēpáng)宫,秦宫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到秦亡时尚未完工。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image
阿房宫图 [清]袁耀 作

阿房宫赋[1]
杜 牧
六王毕[2],四海一[3],蜀山兀,阿房出[4]。覆压三百余里[5],隔离天日[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7]。二川溶溶[8],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9],檐牙高啄[10];各抱地势[11],钩心斗角[12]。盘盘焉,焉,蜂房水涡[1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5]?复道[16]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17],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18];舞殿冷袖,风雨凄凄[19]。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20],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2];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23],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24]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25],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26],缦立[27]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28]。燕赵之收藏[29],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30],倚叠[31]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2],弃掷逦迤[3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34],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35],多于在庾[36]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37]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38]之心,日益骄固[39]。戍卒叫[40],函谷举,楚人一炬[41],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42]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43]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 选自《樊川文集》卷一(《杜牧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2008 年版)。阿房(ēpáng)宫,秦宫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到秦亡时尚未完工。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

  2. 六王(liù wáng),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君,指六国。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

  3. 一(yī),统一。 ↩︎

  4. 蜀(shǔ)地的山兀了,阿房(ēpáng)宫建成了。兀,光秃。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

  5. 覆压三百余里,覆盖三百多里地。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 ↩︎

  6. 隔离天日,遮蔽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

  7. 骊山(lí shān)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通达。 ↩︎

  8. 二川(èr chuān)溶溶,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为缓缓流动的样子。 ↩︎

  9. 廊腰缦(màn)回,走廊萦绕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故称。缦,萦绕。回,曲折。 ↩︎

  10. 檐牙(yán yá)高啄,檐牙高耸,如鸟仰首啄物。檐牙,屋檐翘出如牙齿的部分。 ↩︎

  11. 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说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走向而建。 ↩︎

  12. 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

  13. 盘盘焉,(qūn)焉,蜂房水涡。回环曲折,像蜂房,像水涡(一样稠密层叠)。盘盘,盘旋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 ↩︎

  14. 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 ↩︎

  15.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这是形容长桥似龙。《周易·乾卦》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 ↩︎

  16. 复道(fù dào),楼阁之间架在空中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故称。 ↩︎

  17. 冥迷(míng mí),分辨不清。 ↩︎

  18.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暖。 ↩︎

  19.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

  20. 妃嫔(fēi pín)媵(yìng)嫱(qiáng),指六国王侯的宫妃。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

  21. 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辇,君王及后妃所乘的车。 ↩︎

  22. 明星荧荧(yíng yíng),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 ↩︎

  23. 涨腻,涨起了脂膏。下文“脂水”,指含有脂粉的洗脸水。 ↩︎

  24. 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香衣物。 ↩︎

  25. 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

  26.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肌肤、姿容都娇媚极了。 ↩︎

  27. 缦立,久立。 ↩︎

  28. 三十六年,指嬴政在位期间(前247—前210)。 ↩︎

  29. 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精英”也指金玉珍宝等物。 ↩︎

  30. 剽(piāo)掠其人,从百姓那里抢来。剽,抢劫、掠夺。 ↩︎

  31. 倚叠,堆叠。 ↩︎

  32.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

  33.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 ↩︎

  34. 负栋之柱,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 ↩︎

  35. 磷磷,有棱角的样子。这里形容钉头突出。 ↩︎

  36. 庾,谷仓。 ↩︎

  37. 九土,九州。 ↩︎

  38. 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

  39. 骄固,骄横顽固。 ↩︎

  40. 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 ↩︎

  41. 楚人一炬,指项羽占领咸阳后纵火焚烧秦宫室。 ↩︎

  42. 族,灭族。 ↩︎

  43. 递,依次传递。 ↩︎

Last edited by @suen 2024-08-22T14:14:29Z

六国论[1]
苏 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3] :六国互丧[4],率[5]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6]。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7]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8],暴霜露[9],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10],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12]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13]。”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14],何哉?与嬴[15]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16],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17]。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18]连却之。洎[19]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20]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21],当与秦相较[22],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23]之所劫[2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25]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2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7],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这一段历史历来深受关注。探讨六国、秦朝灭亡的诗文很多,这里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篇。《阿房宫赋》探讨秦朝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渐衰落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细读课文,结合杜牧、苏洵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领会其中所表现的古代士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六国论》是一篇史论,阐发观点,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朗读课文,感受赋和论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灌注其中的感情和气势。课文中有一些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常见意义不同,比如“直走咸阳”“函谷举”“率赂秦耶”“始速祸焉”等语句中加点的词。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义。

背诵《阿房宫赋》《六国论》全篇。


  1. 选自《嘉祐集笺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版)。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

  2. 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赂,赠送财物。 ↩︎

  3. 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设问的回答。 ↩︎

  4. 互丧,相继灭亡。 ↩︎

  5. 率,全都,一概。 ↩︎

  6. 完,保全。 ↩︎

  7. 以攻取,用攻战(的方法)取得。 ↩︎

  8. 厥先祖父,他们的祖辈父辈。厥,相当于“其”。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

  9. 暴(pù)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和下文的“斩荆棘”连起来,形容创业的艰苦。暴,同“曝”。 ↩︎

  10. 举以予人,拿来送给别人。 ↩︎

  11.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六国越厉害。 ↩︎

  12. 判,决定,确定。 ↩︎

  13.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语出《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

  14. 迁灭,灭亡。 ↩︎

  15. 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亲近。 ↩︎

  16. 远略,长远的谋略。 ↩︎

  17.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荆卿,荆轲,即下文提到的“刺客”。速,招致。 ↩︎

  18. 李牧,赵国大将,曾几次打退秦军。前229 年,秦将王翦攻赵,李牧率兵抵抗,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下文的“邯郸为郡”即指秦夺取赵国都城邯郸,改为秦的邯郸郡。 ↩︎

  19. 洎(jì),及,等到。 ↩︎

  20. 三国,指韩、魏、楚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割地赂秦。 ↩︎

  21.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数、理,指天数、命运。 ↩︎

  22. 较,较量。 ↩︎

  23. 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

  24. 劫,胁迫,挟持。 ↩︎

  25. 为(wéi)国者,治理国家的人。 ↩︎

  26. 下,降低身份。 ↩︎

  27. 故事,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