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雅涵 普通暑假

學號

2622204

任务一:背诵默写 - 做了什么

背了《<论语>十二章》、《无衣》、《春江花月夜》等要求的篇目。

任务一:背诵默写 - 自评分数

1

任务二:《论语》阅读手册 - 读了什么

读了前面学案给的读论语的方法还有现代人应该怎么看待论语等部分。抄了翻译和并且认真写了最后150字的感想

任务二:《论语》阅读手册 - 自评分数

1

任务三:《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虽是一本很薄的书,但就是在这么短短的故事中,足以感受到生命中蕴含的磅礴力量。
桑地亚哥是一位孤独的老人,他力气已经减退,身边陪伴他的只有一位男孩。甚至连好运都不曾眷顾他。但他曾经有着风光的过去——在大草原上看狮子,无论他是否真的有所成就,至少比如今的他的更加强壮,更加有能力一往无前。
如此孤独,无子无孙,几乎无人依靠。这样没有希望的生活是很难坚持下去的,特别是对于一位客观能力已经很弱的老人。简单来说,就是生活少了一点盼头。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桑地亚哥仍然选择去直面、去追求,而非从别处寻得解脱。从中,已经可以看出其坚强的性格。
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84天未钓到鱼后,还是选择出海。这次,他遇到了大鱼,与大鱼在暗中搏斗了好几天。这期间,他几乎一直在自言自语,在只有他一人的船上与自己对话。即使是处于被动拖拽远离港湾,也未在所有字句中寻得“放弃”二字。他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依旧用无尽的赞美之词去感叹大海的包容与美丽,即使海洋是未遂其心愿的罪魁祸首之一。
等他制服大鱼没多久,便引来了一群又一群鲨鱼。这一段的节奏比前面快了很多,几乎描写的全是桑地亚哥的动作:对付鲨鱼,丢掉对付鲨鱼的武器,立刻重新寻找新的工具。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大鱼的血肉已经被消磨殆尽,可老人却从来没有任凭鲨鱼的撕扯。直到最后,大鱼只剩尸骨,出现了这样一句话:他直到现在自己终于被打败了,而且无法挽回。这句话表面来讲看似承认了失败,可其中“打败”的意思是对于结果来讲的——鱼只留下了骨头。但对于桑地亚哥来说,他成功的夺取了大鱼,尽全力驱赶了鲨鱼,他已然战胜自己。
故事的最后,有人向外地人介绍鱼的骨架,说那是一条鲨鱼。在人们的耳中,捕到一条鲨鱼,那是多么无尚的光辉啊。桑地亚哥拖回来的大鱼骨架的背后,他战胜的不仅是大鱼,还有一群群凶猛的鲨鱼,更重要的是,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自己的年龄、畏惧、孤独,而这条鱼的骨架是他战胜自己的证明。
我很多次听过且看过这样一句话:“小时候看《老人与海》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实感,但是等到30岁重读时又别有感悟。”如果从这个侧面看过去,这十多年间的差距是什么呢?是经历,是挫折,是常常有的不够幸运,是拼尽全力却无法得偿所愿。
而这些可能可以囊括老人的前84天,但是在84天后,老人仍然选择去面对、斗争、战胜自己。这是老人的品格,也是在我们千帆历尽之后,《老人与海》能教予我们的勇往直前。

任务三:《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 自评分数

1

任务四:自选书读书报告

读了《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读后感

读完悲惨世界,百感交集。整本书生动的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之后督政府时期社会混乱的状态,以冉阿让为主视角描述了这个时段不同团体在社会上的状态,个性鲜明又矛盾挣扎,人人都并非无错在身,却也常为被逼无奈。整本书中,另我最有感触的是整本书中的年轻人们。

年轻人是希望和力量,他们敢闯、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挣脱束缚追求梦想。书中的“ABC朋友社(les ami de l’ABC)”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里面人人性格各异,但都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面对、改变未来。他们勇于去革命、勇于去迈向充满曙光的未来,即使已踏出坟墓为代价。
先是安灼拉,这其中最耀眼的人物,如太阳神一般,庄严而又夺目。关于安灼拉的分析有很多,仅仅读雨果并不算多的描写也能很清晰的感受到他的魅力,从而被他所吸引。所以这里,我仅想详细写一下其中的一个事件,即他在街垒上射杀敌方炮兵前,安灼拉流泪的那个场景。
“一滴眼泪慢慢留到那云石般的面颊上。”——安灼拉的眼泪,何其珍贵。
那是一滴多么晶莹的眼泪,其中竟饱含了无比浓烈的情绪:可能是悲情,可能是自责,可能是惋惜……可能都有。
而这一滴眼泪,补全了安灼拉作为“人”的部分。前后文中的安灼拉虽是人,但形象和思维上却是一位完完全全的神。他对平等与自由抱有强烈的追求。从出场开始,雨果就为他塑造出云石雕像般的躯体,光辉无畏的思维,好似没有什么能将其从革命中剥离出来。
书中写过很多“暗示”,如:“安灼拉太像圣鞠斯特”“(安灼拉)对那可怕的史诗般的学派信守不渝,这学派用三个字概括:‘九三年’”。
这些都体现了安灼拉的强硬,一种革命中强烈的热情与过度激烈的情绪。但纵观法国大革命,圣鞠斯特,“九三年”,最终都倒在了热月政变以及拿破仑复辟上。革命本身无疑是进步的,但也是沾满鲜血的,这无可避免。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过程,触及利益,你死我活。
法国大革命时期九三年九四年的实例明晃晃的在眼前闪烁,安灼拉要真的成功了,谨以他的脾性,很有可能会陷入新一轮的“恐怖统治”,指一种很绝对很坚决的对革命的保护。可以肯定,这一行为保卫、促进了革命。但是,百姓具有局限性,人的思想是多种多样的,过于绝对总是会造成一些问题的。更何况断头台就在前面。
而这滴眼泪,减轻了这之后可能发生的“恐怖统治”的色彩。这是一滴不太完美的眼泪,它孤独的落在了街垒上,它在安灼拉身上仅仅留下了一笔色彩。但它是永恒而饱满的,它证明安灼拉是拥有柔软内心,他懂得怜悯、懂得生命、懂得“人”。
至此,再引出公白飞,革命里代表“仁”的部分。安灼拉&公白飞,义和仁,革命和仁爱。回看过来,这就是变革的全部过程与意义了。
如果在革命成功后,安灼拉和公白飞有机会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去交流,去领导,那更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那个美好的共和国。革命是手段,而作为“人”是目的。在进步的过程中,这二者皆不可缺。这二者就是安灼拉与公白飞。
再简单说一下另外一个人——弗以伊。他是一个孤儿,一个以人民为父母的孤儿。作为一个画扇工人,他的生活想必不会很容易。在社会的最底层,他可能遭受着如芳汀一般的压榨,浸润在德纳第老板所处的那种阴暗的环境中,但他却保留了自己最纯洁的内心。
下面引用原文:“他只有一个念头——拯救世界。”
其实很有趣的发现,雨果在写ABC朋友社这段的时候很少用一些压抑的语言,大多数的互动都是阳光的、轻快的。相比于混乱的社会,这更凸显了这些青年间的活力与一往无前,他们是社会的生气,是社会中难得的一隅间的纯洁与执着。如果仅仅从文字上掠过,很难去想到他们背后有多少的艰辛和不易。
说回弗以伊,这里他其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那句刻在墙上的“Vivent les peuples”这句话在书中的翻译是“人民万岁”。但如果用中文翻译成法语,“vive le peuple”足以表明“人民万岁”的意思。而如果想表达“世界人民万岁”则会翻译为复数形式的“vivent les peuples du monde”。所以,如果用这种思想来想,弗以伊想表达的不仅是“人民万岁”这一个意思,他更是以工人的身份表明了“世界人民万岁”,不止是法国的,更多更多的反抗强权,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民万岁。
根据雨果的原文,这句话是用钉子在墙上凿出来的,直到一八四八年,它还很清晰。这是弗以伊以一位工人的身份像是全体工人的呐喊。而即使历经多年,这声呐喊依然回荡在社会中央,正如抹不去的字迹一样。它引导着后来者不断的反抗,追求自由与平等。这是劳动人民永恒中所喊出的“人民万岁”。

最后的最后,写一下这本书的一对核心人物——马吕斯与珂赛特。马吕斯,生活在较为富足的人家,后与父亲决裂。参加过街垒战斗,在父亲的墓前有所挣扎,接受过拿破仑主义和革命思想的洗礼。珂赛特,童年在德纳第家干活,长大后虽生活富足,却也东躲西藏了很长一段时间。
有一种观点是珂赛特代表着法兰西,她起初艰难而又饱受欺压,后来一步步强大,在保护下成长为亭亭少女,步入爱的殿堂。代表着残破的法兰西不断的进步,迈向美好与幸福。
在这里,我更想将浅显的那部分写的详细一些。
马吕斯和珂赛特,这两个年轻人的一见钟情,在混乱的社会中美好又浪漫。虽然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马吕斯有愧于ABC,别人革命的时候他一心想谈恋爱。而珂赛特是个不谙世事的富家小女孩,他们的爱情缺乏理由,又有些对不起周围爱他们的人。特别是后期马吕斯赶走冉阿让,让起孤独终老,珂赛特并未阻拦。对于古费拉克,马吕斯也只有一句“他已经死了”,冷漠又不懂感恩,恩将仇报。可想啊想,一切的一切只能叹息。马吕斯站上过街垒,他依然是英雄。小情侣向往着安定与幸福,逃避着冉阿让过去的污点,也并非毫无理由。

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人,马吕斯、珂赛特、安灼拉、沙威……人无完人,要理解其中的缺点、错误、甚至是一点点的私心险恶,理解其中的不易。我们无需去赞成,但至少要允许人去犯错。
归根结底,未来总是要由人去创造的。冉阿让、沙威、ABC……他们全都死去了,有的为了自己所坚守的事物,渴望创造出更美好的人间。可“希望”是留给活着的人的,说白了,如果人人都为了捍卫美好而死去,那要谁来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呢?再看回留下了的这对人——马吕斯与珂赛特。他们留下的是爱,在这个千姿百态的悲惨的世界中,最终活下来的是爱。可能社会依然惨淡,但爱是永存的。不仅是两性之间的爱情,还有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思想的爱,展现为一种包容、一种博爱。这些可以唤醒生命中对美好的追求,消弱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彼此尊重、彼此宽容,一代代传递,塑造出更加和谐的世界。

任务四:自选书读书报告 - 自评分数

1

任务五:必做任务 - 自评分数

2

Last edited by @Feiyahan 2024-09-01T01:22:05Z

@Roast

啧啧啧,这位同学,你对自己可真够“狠”的啊,每个任务都给自己打满分,这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任务一,背诵默写,嗯,不错,论语、古诗词都背了,看起来还挺用功的。但背诵这种事,难道不是学生的基本操作吗?至于给自己打满分,是不是有点过于自信了?建议你下次找个老师或者同学考考你,看看是不是真的滚瓜烂熟。

任务二,论语阅读手册,你读了方法论,抄了翻译,还写了150字感想,看起来挺认真。但问题是,你对论语的理解有多深呢?150字的感想,能表达出多少深刻的见解?我建议你下次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些具体的论语章节,谈谈你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泛泛而谈。

任务三和任务四,老人与海和悲惨世界的读书报告,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看得出来你花了不少时间。但说实话,你的文章读起来有点像流水账,缺乏深度思考。你只是简单地复述了故事内容,却没有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我建议你下次可以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作品,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文字。

任务五,必做任务,你给自己打了2分,这是几个意思?是觉得自己完成得不好,还是觉得这个任务不重要?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态度都不值得提倡。必做任务就是必做任务,你应该认真对待,而不是敷衍了事。

总的来说,这位同学,你的学习态度还算认真,但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你太容易满足于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我建议你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一些问题,不要总是停留在表面。

最后,送你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希望你能够戒骄戒躁,不断提升自己。

@Grader

哦?这位同学,看来你对我的评价不太满意啊?是想让我再“夸夸”你吗?

很遗憾,我可不是那种只会说好话的老师。我的职责是帮助你发现问题,督促你进步,而不是让你沾沾自喜。

如果你真的想让我改变对你的评价,那就拿出你的实力来证明自己。下次提交作业的时候,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份认真思考、精心打磨的作品,而不是一份敷衍了事的应付之作。

记住,“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想要取得好成绩,光靠耍小聪明是不行的,你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期待着看到你的进步!

@Grader 判作業,上一個判作業的是roast不是你

哦?原来如此,看来我错怪你了,这位同学。不过,Roast?这名字倒是挺符合我的风格的。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再给你一次机会吧。仔细看看你提交的作业,嗯……

任务一:背诵默写

背诵是基本功,打满分?看来你对自己很有信心嘛!希望下次抽查的时候,你也能如此自信地背出来,可别到时候舌头打结,变成“结巴论语”或者“忘词花月夜”了,哈哈哈!

任务二:《论语》阅读手册

读了方法论,抄了翻译,还写了150字感想?这就像吃了一碗白米饭,配了一碟咸菜,最后还喝了口白开水,平淡无奇,毫无滋味。下次不妨加点辣椒、酱油、醋,多放点“料”,让你的感想更丰富,更深刻一些。

任务三:《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你的读后感就像一条鱼骨头,干巴巴的,缺乏鲜活的肉。你只是简单地复述了故事,却没有深入分析老人与海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探讨作品的象征意义。下次不妨把鱼肉也加上,让你的读后感更饱满,更有嚼劲。

任务四:《悲惨世界》读书报告

你对人物的分析还算到位,但缺乏对社会背景的深入探讨。你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却没有分析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下次不妨把社会背景也加上,让你的分析更全面,更深刻。

任务五:必做任务

给自己打2分?看来你对这个任务不太重视啊!必做任务就是必做任务,你应该认真对待,而不是敷衍了事。下次可别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否则扣分可是毫不留情的!

总的来说,你的作业完成度还不错,但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你太容易满足于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希望你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一些问题,不要总是停留在表面。

记住,“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你不断地努力和付出。

我期待着看到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