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任务
一 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理解。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学习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先秦诸子文章,完成以下任务。
- 孔子表示“吾与点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庄子重视“依乎天理”。把握这样一些观点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相关文章,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找出并分析文中的重要观点,进而深入理解全文。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与同学讨论。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展现了儒家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阅读这两篇文章,思考这些追求的意义,同学之间展开交流。
二 阅读史传作品,了解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入思考,甚至质疑史书的记载。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史传中就有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烛之武游说成功,除了辞令巧妙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项羽不杀刘邦仅仅是因为“为人不忍”吗?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细读课文,探究上述问题(也可自己设计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
三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
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四 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诵读,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义项较多,可用卡片记录下来,梳理总结不同义项及相关例句,并根据学习情况随时增补新的内容。仿照示例,为本单元的一些义项较多的实词制作卡片。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得把观点想清楚,“想”是“写”的前提。写之前,把要表达的观点梳理一下,看主要针对什么,解决哪些问题,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说服力。有时还要设身处地想想读者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是否能接受,如何才能以理服人。只有预先“想明白”,下笔才能“说得清”。很多时候,文章观点含糊不清,牵强附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
阐述观点时,要把自己的意图表述清楚。要使人明白你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是要纠正或补充他人的看法,还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意图清楚,观点明确,文章就容易有一个具体而鲜明的主旨。有些作文虽有观点却很空泛,这与写作意图不明有很大关系。
阐述观点的目的是说服人,这就需要对观点作充分的解释、论证。要仔细推敲观点内在的逻辑结构,以此为“纲”,选择真实典型、能证明观点的论据;还可以回溯观点形成的过程,一步步引导读者达到最后的结论,从而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应当适当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客观分析他人的观点,只要这些观点有合理之处,就应坦率承认,并考虑加以吸收。在具体阐述时,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不同的观点作比较,客观呈现观点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从何而来,分析自己观点的优点、好处或意义。这样比一味阐述自己的观点更能令人信服。
从形成观点到写成文章,要有明确的思路。可以先打腹稿或列出提纲,把观点的若干方面梳理一下,看看先说哪些,后说哪些,作好安排。几个方面说完后,适当作点小结,总结并强调自己的观点,起到加深印象或延伸思考的作用。打腹稿或列提纲,要预想文章的整体布局,考虑到文章的写法,为下笔成文作好准备。
阐述的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并列式和层进式。并列式阐述指阐述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有时甚至是相对独立的,但这些内容并非互不相关,而是体现了观点的不同方面。层进式阐述则先提出观点,然后分层进行解释,从一个层次递进到下一个层次。文章选用哪种结构来阐述,要由写作的意图和观点本身的特点来决定。
Last edited by @suen 2024-08-22T00:42:1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