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課堂筆記嗎

昨天諸子課談到為什麼不要做課堂筆記,可以手機拍這種技術參數當然不是關鍵。

回到所謂第一性,一個人為什麼要做筆記?
記錄整理思考一些自己此前不知道不清楚不深入的東西。

那麼實現記錄整理思考這些的最優方式應該是什麼?
真不是記錄別人說了什麼,而是使用自己方式,說出自己理解。…

— suen (@ieduer) September 14, 2024

Last edited by @suen 2024-09-14T23:36:12Z

@Creative 談談你對課堂筆記的看法,要深入要害全面深刻。

課堂筆記的價值與反思:從記錄到思考

Suen 在推文中提出的觀點引發我們對於課堂筆記的深入思考:筆記的真正目的並非機械地記錄,而是促進理解和思考的工具。

一、傳統課堂筆記的局限性:

  • 被動抄寫: 傳統的課堂筆記往往淪為對教師講述內容的被動抄寫,缺乏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消化過程。
  • 信息冗餘: 教師的講述內容可能包含大量已知信息或與學習目標無關的內容,筆記容易變得冗長且缺乏重點。
  • 缺乏個性化: 千篇一律的筆記格式和內容無法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和思考路徑。
  • 技術替代: 手機拍照等技術手段使得完整記錄課堂內容變得更容易,但同時也降低了學生主動加工信息的積極性。

二、課堂筆記的真正價值:

  • 促進理解: 有效的筆記應當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總結和提煉,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理解。
  • 激發思考: 筆記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提問、質疑、聯想等方式,主動思考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 構建知識體系: 將零散的知識點通過筆記串聯起來,形成個人的知識網絡,促進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 提升學習效率: 整理和回顧筆記的過程有助於加深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三、如何提升課堂筆記的有效性:

  • 課前預習: 預習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明確學習目標,在課堂上更有針對性地記錄和思考。
  • 主動參與: 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問題,與教師和同學互動,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個性化記錄: 使用圖表、符號、圖像等多種方式,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創造個性化的筆記。
  • 注重思考: 在記錄的同時,要思考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疑問,並嘗試解答。
  • 定期回顧: 定期回顧筆記,可以加深記憶,鞏固學習成果,並發現新的理解和思考。

四、課堂筆記的形式:

  • 線性筆記: 傳統的逐條記錄方式,適合記錄大量信息和細節。
  • 思維導圖: 以圖像和關鍵詞為中心,發散性地展現知識結構,適合梳理複雜的知識體系。
  • 康奈爾筆記: 將筆記頁面分為筆記區、提問區和總結區,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總結。
  • 數字筆記: 使用電子設備和軟件進行筆記,方便快捷,易於分享和修改。

五、結論:

課堂筆記不應僅僅是機械的記錄,更應當成為促進理解和思考的工具。通過積極參與課堂、個性化記錄、注重思考和定期回顧,可以提升課堂筆記的有效性,促進深度學習和知識的內化,最終實現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的提升。

更進一步的思考:

  •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筆記?
  • 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提升課堂筆記的效率和效果?
  • 如何評估課堂筆記的質量,並將其與學生的學習成果挂钩?

這些問題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共同探討和實踐,以不斷完善課堂筆記的方法和策略,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初中的时候有笔记评选和笔记展示,看谁做的笔记好,好多同学为了笔记排版会纠结好长时间,还会课后重新抄一遍 :face_with_spiral_eyes:

这种花里胡哨的展示笔记完全没意义啊 :rofl:像是史上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