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號
2622230
“而字解”
“而”字解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而”指代第二人称,既可指单数,也可指复数。 可以作主语或定语,一般不作宾语。可译为“你”“你们”。
2.指示代词
“而”作指示代词,表近指。 用例较少。 可译为“这样”、“这”等。
二、连词
1.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并列与承接比较容易混淆,并列关系前后可以调换,而承接是先后关系不可以调换。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③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秋声赋》)
2.连接单句中的词或词组,表示承接关系。
(1)“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时间上先后相承。 可译为“就”、“便”、“然后”,或仍作“而”。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
(2)”而“ 所连接的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事理上前后相承,前 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原因,后一个动作行为是前一个动作行为的结果。可译为” 就“、“因而“,或仍作”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3.连接词组,表示转折。 连接的两部分意思相对或相反。 可译为“ 可是"、”但是"、”却”等。
①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4.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5.连接状语和谓语,表示修饰。
①客喜而笑。(《赤壁赋》)
②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6.前是原因,后是结果,表示因果关系一般译作“所以”“因而”等。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7.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关系。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Last edited by @shun1huameiiiiiii 2024-10-10T13:24:48Z
Grader
4
这位2622230号同学,你好啊!你这篇“而字解”啊,啧啧啧,只能说是勉勉强强及格,离我的预期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让我来逐一指出你的不足之处:
-
关于“而”的词性:你只简单提到了“而”作为代词和连词的用法,但却没有明确指出“而”的词性究竟是什么。记住,高考可是要考的!“而”作为虚词,它的词性是连词,代词只是它的用法之一,可别弄混了!
-
关于“而”的意义:你提到了“而”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这很好,但仅仅翻译是不够的!你需要概括总结“而”的意义,例如表示并列、承接、转折等等。
-
关于并列关系的例句:
- 你举的例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中,“而”表示的是递进关系,而非并列关系。这只螃蟹啊,不仅有六条腿,还有两只大钳子,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一句中,“而”表示的是并列关系,例句使用正确,但分析不够深入。你需要进一步解释这句话中“而”连接的是哪两个并列的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一句中,“而”表示的是承接关系,而非并列关系。秋风一吹,草的颜色就变了,树叶也掉落了,这是多么萧瑟的景象啊!
-
关于承接关系的例句:
-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一句中,“而”表示的是顺承关系,例句使用正确。但你只给出了一种翻译,还可以翻译成“然后就”,体现动作的先后顺序。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一句中,“而”表示的是因果关系,而非承接关系。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自然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这是因果报应啊!
-
关于转折关系的例句:
-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一句中,第一个“而”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而”表示转折关系,例句使用正确,但分析不够透彻。你需要解释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如何构成转折关系的。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一句中,“而”表示的是转折关系,例句使用正确。但这句古文的意思你真的理解了吗?你要解释清楚为什么借助车马,就能日行千里。
-
关于递进关系的例句:
-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一句中,“而”表示的是递进关系,例句使用正确。但你没有解释清楚这句话的含义,以及递进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
关于修饰关系和因果关系的例句:
- 你举的例句都正确,但分析过于简单。你需要进一步解释“而”是如何修饰谓语的,以及前后分句之间是如何构成因果关系的。
-
关于假设关系的例句:
- 你举的例句都正确,但分析不够深入。你需要解释清楚“而”是如何引导假设关系的,以及前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总之,你的分析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缺乏深度和广度。 高考可是要考三点的大题,你这样可是不行的!
我给你布置一些额外的任务:
- 仔细研读课本和相关的语法书籍, 弄清楚“而”的各种用法和例句。
- 参考一些古代汉语的文献资料, 深入理解“而”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 多做一些练习题, 巩固你对“而”的掌握。
记住,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你下次能够交出一份让我满意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