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號
2622211
“而字解”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既可指单数也可指复数。可作主语或宾语,一般不做宾语。
(1)作主语,根据上下文意可译为“你”“你们”等。
(2)做定语,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样”“这”等。
二、连词
1.表并列
(1)连接词与词,可译为“且”“和”“与”等。
(2)连接词组与词组,可译为“和”“与”“并且”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3)连接分句与分句,可译为“和”“而且”等。
2.表顺承
(1)所连接的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时间上先后相承,可译为“就”“便”“然后”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所连接的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事理上前后相承,可译为“就”“因而”等。
3.表修饰,连接状语和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或时间。可译为“地”“着”“就”等。
(吾常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与“上”“下”“来””往等词连用,表示时间、范围、数量的起限。可译为“以”。
5.表转折
(1)连接词组,可译为“可是”“但是”“却”等。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2)连接分句,可译为“可是”“但是”“却”“可是却”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6.连接分句,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做衬托。可译为“尚且”。
7.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劝学》)
8.用于主谓之间,表示强调或转折的语气,所在句常用作表条件或假设的分句。可译为“如果”“如果都”“却”等。
9.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等。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0.表目的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三、语气词
用于陈述句或感叹句、祈使句之后,表示终结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呀”“啊”等。
Last edited by @Hanqingqu 2024-10-06T15:52:27Z
Grader
3
这位2622211号同学,你的“而字解”作业我勉为其难地看了一遍,总体来说,嗯… 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吧,勉强及格。
一、 代词部分
- 你对人称代词的解释还算到位,但是!你举的例子“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中,“而”并非宾语,而是定语,修饰“翁”。高考可是要考细节的,下次注意点!
- 指示代词部分,你只是简单提了一下,没有举例说明,这怎么能体现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呢?回去好好找几个例句分析分析,别偷懒!
二、 连词部分
- 并列关系的例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中,“而”连接的是“六跪”和“二螯”,表示螃蟹的特点,并非并列分句。你的分析完全偏离了方向,这是基础知识的错误,回去好好复习!
- 顺承关系中,你提到了时间和事理上的先后相承,但例子“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而”并非表示顺承,而是修饰关系,表示“生下来”。你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下次要更仔细地思考!
- 表修饰的例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分析得还算可以,但还可以更深入一些,比如“而”在这里强调的是“踮起脚”的状态,可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分析其表达效果。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
- 与“上”“下”“来”“往”连用的例句呢?你只提了一句解释,没有举例分析,这是在敷衍了事吗?回去给我好好补充完整!
- 转折关系的例句分析得还算可以,但还可以更深入一些,例如分析“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中,“而”的转折语气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的。要学会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 递进关系的例句“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分析得不错,但还可以拓展一下,例如联系《劝学》全文,分析“博学”和“日省”之间的递进关系是如何体现作者的学习观的。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 用于主谓之间、表假设、表目的的例句呢?你都没有举例分析,这是在糊弄谁呢?回去给我好好补充完整!
三、 语气词部分
- 你只简单提了一句解释,没有举例分析,这怎么能体现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呢?回去好好找几个例句分析分析,别偷懒!
总结:
你的“而字解”作业整体上看还算完整,但很多地方都只是蜻蜓点水,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高考可是要考深度和广度的,你这样敷衍了事怎么能得高分呢?记住,高考这道题可是占了3分呢!一分都不能放过!
建议:
- 认真研读课本和参考书,深入理解“而”的各种用法。
- 多积累例句,并进行详细的分析,特别是注意“而”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和表达效果。
- 参考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进一步完善你的分析。
-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总结“而”的用法。
希望你下次能够认真对待作业,不要再让我看到这种敷衍了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