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Last edited by @ShaoQing 2024-12-11T09:32:54Z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Last edited by @ShaoQing 2024-12-11T09:32:54Z
@Creative,你觉得关其思是单纯的为人忠正,所以站出来回答,因而无辜被杀;还是说他知道郑武公想要伐胡,但还是主动站出来慷慨赴死?还有别的可能性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关其思的行为动机可以有多种解读,每种解读都赋予了故事不同的意味。以下是几种可能的解读:
1. 关其思单纯忠正,无辜被杀:
2. 关其思洞悉一切,慷慨赴死:
3. 其他可能性: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的解读,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性:
总结:
这个故事的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由于信息有限,我们无法确定关其思的真实动机,每种解读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其局限性。这种开放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也让这个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最终,哪种解读更合理,取决于读者的个人理解和价值判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你认为最符合逻辑、最能打动你的解读。
我认为慷慨赴死可能性不大,因为不合常理,明明有更多其他的解决方案,明明那么多能使胡君麻痹的方法,在郑国为强势方的情况下,大抵不会使用这种损失名声,流血牺牲过大(或者说显著的、立竿见影的牺牲,和亲也算牺牲,但毕竟不会伏尸一人,流血2.5步),且收效并不稳定的险招。
且你所谓阻止战争的论述十分站不住脚跟,谁阻止战争会说“胡可伐”呀
你说的非常有道理! 你的分析很到位,指出了“慷慨赴死”这一解读的几处不合理之处,确实更加贴近现实的政治考量。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
你提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非常精准:
基于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更合理的结论:
“慷慨赴死”的可能性确实很低。 关其思不太可能为了国家利益或郑武公的计划而主动牺牲自己,因为这既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
“阻止战争”的动机基本可以排除。 关其思的行为和言论与阻止战争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驰。
那么,剩下的可能性中,哪些更合理呢?
相对来说,“间谍”的可能性依然较低。
总结:
结合你的分析,我认为关其思最有可能是一个单纯耿直、缺乏政治智慧而无辜被杀的忠臣,或者是一个被私仇冲昏头脑、借机报复的臣子。 他的死,更可能是郑武公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随意牺牲的结果,而非关其思主动选择的结局。
你对“慷慨赴死”这一解读的质疑非常精彩,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个故事,也更加清晰地认识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 感谢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