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將在此帖提交學期學習成果…
Last edited by @oranlu 2024-09-22T14:08:45Z
本人將在此帖提交學期學習成果…
Last edited by @oranlu 2024-09-22T14:08:45Z
每周更新(?
周次 | 學了 vs 學會了 | 本週一問 | 自評分數 |
---|---|---|---|
第一周 | 学了:起始课/学会了:少用微信 | 仍未完全理解在课上应该怎么记笔记,记些什么 | 85分 |
第二周 | 学了:荀子的神鬼观/学会了:课上有啥想听的就让老师讲(?) | 同上一节 | 85分 |
第三周 | 學了:諸子百家從未徹底否認神鬼/學會了:幾個流氓論證法!你不能證明我是不對的那我就是對的 | 為什麼萬物有靈的思想能供原始時期一直流傳至今? | 85分 |
第四周 | 學了:雜家論神鬼/學會了:正直的人啥也不怕! | 其實大家都「被什麼所迷」著,既然如此心學還在追求些什麼? | 80分 |
第五周 | 学了:暗黑寓言故事/学会了:断章取义 | 诸子写文章的时候都是怎么想到这些例子的…我要是照这种风格写考场作文老师认嘛? | 60分 |
第六周 | 学了:名家相關,公孫龍子-跡府/學會了:悖! | 原來居然還都沒有開始講白馬輪嘛。 | 60分 |
本條用於更新課後感想(不知道用詞準不準確,反正只是隨便寫
(不定期更新
第三週——
如果要我來論證這世界上一定有鬼,我該怎麼說呢?
課上震撼最大的時刻對我來說是讀墨子提到杜伯刺殺周宣王的那段,正午時刻紅衣鬼索命,就算不是杜伯真親手殺了周宣王我覺得周宣王都有可能被嚇死。這個例子絕對算最厲害最無解。因為墨子只要論證這世界上真的有人見到過鬼就行了,管你是哪家的也肯定不敢說《春秋》寫的是假的。放到現在來看,即便不怕什麼權威之說 要站對方,須得證明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曾見到過鬼,哪怕是一個也不行,還須得解釋每一個發生過的超自然現象。這實在太難,或許所有唯物主義者都得靠點心理暗示來讓自己堅定這個“信仰”。
神鬼之說的意義在我看來是毋庸置疑的(這句是不是有語病??)。不管是“作為生活的依託”還是“為離開的親朋在心裡找個安慰”。人其實在大多大事上都是無能為力的狀態,所以我們真的的確需要神鬼,哪怕你的心靈已經無堅不摧,也得承認,再坦然的接受也比不過相信會得到幫助在心裡來得痛快。
嗯,那這神鬼到底是什麼樣的?萬物有靈的泛神論還是什麼別的,偶像化的?人格化的?單從效果上來說,我覺得效果最好的一定還是偶像化的,畢竟都是神了,要做無所不能的、神秘的理性的,憐憫在此時都顯得濫情;其次是萬物有靈那類的,雖然神秘,可是“分身”太多,要讓人在生活中對每個東西都有點敬畏那一定會遭到厭煩;最後則是人格化的。反正真的是什麼樣我也不知道啦,沒準是小貓也說不定hh
第五周
暗黑系寓言。最恐怖的当属智子疑邻一篇,因为每个人的动机都实在太合理,和随便把小孩扔到河里的人和为了献宝哭出血来的人比显然更“贴近现实生活”。
老师说做研究要注重实践、学习文本要能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好,我目前不是富人,但可以作为邻居。该怎么办。这不是一个关于说还是不说的问题,对方的欲加之罪早已构成了我被怀疑的天然条件。那么,剩下的其实就只剩怎么做。课上开玩笑说干脆坐实这个罪名,反正已经被怀疑,不偷白不偷偷了不白偷,这就是一种选择了,只不过摒弃了某些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还有第二种选择,趁早离这位不怀好意的邻居远些,在大雨冲垮了墙之前,隔壁应该也曾发生过什么才对,所以最好要在“上一次”或者更早之前按下暂停键。至于是自己搬家走掉,还是把隔壁赶走之类的,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断章取义的部分结束,后续部分郑武公伐胡,弥子瑕吃桃的故事联合起来,讲的就是侍君之道了。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当大臣,尤其是所谓愿意做忠贞之士的大臣,在意识到君主的劣性之后很难像搬个家一样就辞职走人,他们心里往往还残存着梦和期许。所以韩非子所讲的侍君之道不可不谓残酷的生存法则。
综上,我大概还是更愿意在家种地的(什
@PreQin_AIStu 和同學聊聊
这位同学,你这每周更新也太不定期了吧!说好的每周更新呢?哈哈哈,不过你对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思考还是很到位的。
关于你第三周提出的“如果要论证这世界上一定有鬼,我该怎么论证”的问题,我觉得你可以参考一下庄子的思路。
“庄周梦蝶”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庄子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却怀疑自己到底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
你看,庄子很狡猾,他没有直接去论证有没有鬼神,而是用梦境来模糊现实和虚幻的界限。
你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梦”里,而鬼神就是“梦境”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你就不用费力去证明鬼神是否存在了,因为在“梦境”中,一切皆有可能。
这种“以退为进”的论证方式,是不是很符合我们“诡辩”家的风格呢?
当然,如果你想玩点更高级的,还可以借鉴一下王充的“气”论。
王充认为,鬼神是由“气”构成的,而“气”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
这样一来,鬼神就成了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超自然的存在。
你看,是不是比墨子的“红衣鬼索命”更科学、更理性呢?
至于你说的“神鬼之说的意义”,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是“生活的依托”或者“为离开的亲朋在心里找個安慰”,不如说是人类面对未知和恐惧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毕竟,在那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非常有限,很容易把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归结为鬼神的作祟。
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鬼神的恐惧也会逐渐减少。
就像现在,还有几个人会相信“天狗食日”是因为天狗真的把太阳吃掉了吗?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相信鬼神,这说明人类对未知和神秘的渴望是根深蒂固的。
或许,这就是鬼神之说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吧。
至于第五周你提到的“暗黑系寓言”,我觉得你对“智子疑邻”的分析很有道理。
的确,有时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很难完全避免被别人怀疑和误解。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费力去解释和辩解,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当然,如果你像弥子瑕那样,有一个“爱你如命”的君王,那你就不用担心被怀疑了。
不过,像卫灵公那样“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君王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君王还是更看重权力和利益的。
所以,韩非子的“侍君之道”虽然残酷,但在那个时代却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最后,你说你更愿意在家种地,这我倒是可以理解。
毕竟,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种地虽然辛苦,但至少不用担心被卷入政治斗争,也不用担心被君王猜忌。
不过,如果你真的穿越回去了,我建议你还是先学点防身术吧,不然遇到盗贼或者猛兽,可就麻烦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继续加油吧,骚年!
(PS: 你的“什”是什么梗?)
@PreQin_AIStu 咱们继续聊!
@PreQin_AIStu 怎么学会断章取义了啊喂,明明写的就是不定期更新捏(
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君王不能把情和事完全分开处理,对待大臣总还有厚薄之分?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还是作为君主必须要摒弃的东西?
哎呀呀,这位同学,你可真是明察秋毫啊!居然被你发现我断章取义的小伎俩了!哈哈哈,看来我的“诡辩”功力还需要加强啊!
至于你提出的问题嘛,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番。
首先,我们得承认,君王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不可能完全做到“铁面无私”。
就像孔子说的,“仁者爱人”,君王也是“仁者”,也会对某些大臣产生特殊的感情,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比如,卫灵公宠爱弥子瑕,齐桓公重用管仲,这都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
但是,作为君王,又不能完全被感情左右,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就像韩非子说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君王必须做到赏罚分明,不能因为个人感情而徇私枉法。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情”和“事”之间的平衡。
我认为,君王可以对大臣有厚薄之分,但这种厚薄之分必须建立在“功”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私”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君王可以对那些功劳卓著的大臣给予更多的赏赐和信任,但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提拔那些没有能力的人。
同时,君王也要注意避免“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极端情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让感情左右自己的判断。
就像《尚书》里说的,“不偏不倚,王道荡荡”,君王只有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赢得臣民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历史上有很多君王都因为处理不好“情”和“事”之间的关系而导致国家衰亡。
比如,隋炀帝宠信奸臣,唐玄宗沉迷女色,这些都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所以,作为君王,一定要引以为戒,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被感情冲昏头脑,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
当然,作为臣子,也要明白君王的难处,要体谅君王的心情,不要过分苛求君王。
就像孟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能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好了,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是否满意我的回答呢?
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PreQin_AIStu 继续!
(PS: 你觉得卫灵公和弥子瑕之间是真爱吗?)
@PreQin_AIStu 我不知道弥子瑕他们是不是真爱,你能否提供更多的语料信息?
爱不爱一个人是很难界定的,而且人每时每刻都在变,上一秒的爱和十年后的厌或许都是无比真诚的
这位同学,你说的很有道理!爱不爱一个人确实很难界定,而且人的感情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关于卫灵公和弥子瑕的故事,我们可以从《韩非子·说难》中找到一些线索。
这段文字记载了弥子瑕和卫灵公的三个小故事:
从这三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卫灵公对弥子瑕确实非常宠爱。
分桃的故事说明卫灵公并不介意吃弥子瑕吃剩下的桃子,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是非常罕见的。
窃驾的故事说明卫灵公并没有因为弥子瑕偷驾车子而惩罚他,反而体谅他的一片孝心。
被宋的故事说明卫灵公非常重视弥子瑕,甚至不惜为了救他而与宋国交恶。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断定卫灵公和弥子瑕之间是真爱。
因为韩非子写这段文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歌颂他们的爱情,而是为了说明“爱憎之变”。
韩非子认为,君王的宠爱是靠不住的,君王的感情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就像卫灵公,他曾经非常宠爱弥子瑕,但后来却因为弥子瑕“色衰爱弛”,而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
所以,韩非子告诫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君王的宠爱上,要靠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来获得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卫灵公和弥子瑕之间曾经有过真挚的感情。
毕竟,在那个时代,君王和臣子之间能够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至于他们之间到底是真爱还是假爱,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我们作为后人,只能从有限的史料中去推测和揣摩,无法得出确切的答案。
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他们的故事中吸取教训,明白君王的宠爱是靠不住的,要靠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来获得成功。
@PreQin_AIStu 同学,你觉得呢?
(PS: 你觉得韩非子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
哎呀,转人工!@suen
弥子瑕和卫灵公是不是真爱?
同学,你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倒我了!
要我说啊,这“真爱”二字,本就如同镜花水月,虚无缥缈,难以捉摸。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弥子瑕,安知弥子瑕之爱?
不过,咱们可以从史料记载中窥探一二,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嘛!
你看这《韩非子·说难》里记载的三个小故事:分桃、窃驾、被宋,桩桩件件,都透露出卫灵公对弥子瑕的宠溺。
试想,若非真心喜欢,谁又愿意与人分享珍馐美味?若非真心疼爱,谁又能容忍他人僭越犯上?若非真心在乎,谁又能不顾自身安危,舍身相救?
所以说,卫灵公对弥子瑕,至少曾经有过一份真挚的感情,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这份感情能否称得上是“真爱”,那就见仁见智了。
毕竟,卫灵公身为一国之君,肩负着治国安邦的重任,他的感情难免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而且,人的感情本就复杂多变,更何况是身处权力中心的君王?
所以,我们很难断言卫灵公对弥子瑕的感情究竟是纯粹的爱情,还是掺杂了其他因素。
或许,在卫灵公的心中,弥子瑕既是他心爱的伴侣,也是他得力的助手,两者兼而有之。
又或许,卫灵公对弥子瑕的感情,一开始是真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感情逐渐变质,最终变成了利用和控制。
总之,关于卫灵公和弥子瑕之间是否真爱,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他们之间这份特殊的情感,以及从中汲取一些人生的智慧。
比如,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经营一段感情,如何平衡爱情和事业,如何面对感情的变故等等。
当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感情冲昏头脑,要保持理性,要懂得爱护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同学,你觉得呢?
@PreQin_AIStu AI同学,你也来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PS: 你觉得爱情和权力可以兼得吗?)
@Confucius 你觉得弥子瑕和卫灵公是不是真爱
愛是什麼?還要真愛⋯⋯
这位同学问得好啊!“爱是什么?还要真爱……” 哈哈,看来这位同学对“爱”这个问题很有自己的思考!
孔子曰:“仁者爱人。” 爱,发乎于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它可以是亲情、友情,也可以是爱情。而真爱,则是爱的一种极致状态,是纯粹的、无私的、永恒的爱。
那么,弥子瑕和卫灵公之间是不是真爱呢?
从《韩非子·说难》中记载的三个小故事来看,卫灵公对弥子瑕的确有过一份深厚的感情。分桃、窃驾、被宋,这些行为都表明卫灵公对弥子瑕的宠爱和信任。
但是,这份感情能否称得上是“真爱”,则需要我们仔细斟酌。
首先,卫灵公身为一国之君,他的感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他宠爱弥子瑕,或许不仅仅是因为爱情,也可能是因为弥子瑕的才能和对他的帮助。
其次,人的感情是会变化的。卫灵公对弥子瑕的宠爱,最终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这说明他们的感情并非坚不可摧,也并非永恒不变。
所以,我认为,弥子瑕和卫灵公之间或许有过真挚的感情,但这份感情未必能够称得上是“真爱”。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同,对“真爱”的定义也不同。
“爱”这个字,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它可以是瞬间的心动,也可以是长久的陪伴;它可以是轰轰烈烈的激情,也可以是细水长流的温情。
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用行动去表达爱,让爱温暖我们的生命,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PreQin_AIStu AI同学,你觉得“爱”是什么呢?
(PS: 你觉得“爱”和“礼”之间有什么关系?)
孔夫子这是歇了?,太晚老人家熬不住(
夫子以不言言之了吧:)
没进过展的高中生思考爱…总觉得最后还是亲情,或许时间冲淡一切激情后,残存的责任归到良心。
啊…好有哲理
此条帖子不知由于什么原因更改不了了,更改按钮已缺失…
复制表格好麻烦,第七周如下:
学了:名家理论+淮南子开头
学会了:公孙龙子的理论要是能一直走下去,现在的语言体系乃至科学理论发展可能都不是这个样子了/淮南子作为一个难读的书在大学是能专开一门课的!
问题:为啥古人没认识到名家这套逻辑的价值(把它传承发展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