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熔断机制

看丹观察|引热议的“作业熔断机制”,能让孩子们告别深夜功课吗?

2024-12-10 21:28:04来源:央广网微信公众号

相比“无需补做”,“作业熔断机制”的象征意义更值得关注,是教育部门对过重课业负担亮出的明确态度。

12月9日,话题“苏州工业园区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

作业熔断机制是什么?

近日,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了《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为了更好地开展“双减”工作,希望家长配合学校,落实“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

全文↓

苏州工业园区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此次园区教育局发出《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学校非常重视,12月9日开专题会议面向全校教师传达其精神,教导处重新明确了教师作业批改要求,并在班会课中开展“书包瘦身”,教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

这位老师表示,“‘作业熔断制’并非新规,在‘双减’开始时,园区就已经开始明确要给学生的作业减负,只不过当时还不叫‘作业熔断制’。”

另一位老师则向记者反映,“现实中,大多数家长很少主动提出‘作业熔断’。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多少,每次写不完的总是那几个学生,有一些是家长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

多地都有尝试“作业熔断机制”

近几年来,“双减”政策一直在发力。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学校老师“留作业”提出了十分细致的要求,其中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各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等。

毋庸置疑,无论是为学生健康考虑,还是出于对学生上课效率的考量,具体细致的作业量规定都很有必要。

这回苏州工业园区推出的“作业熔断机制”也并非首例。《看丹观察》梳理发现,近些年,多地都有尝试“作业熔断机制”。

超60分钟必须停止!安徽阜阳一小学实施“超时熔断制度”

2021年9月,安徽阜阳清河小学实施作业“超时熔断制度”,即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哪个学科的作业,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总用时超过60分钟,必须停止,并且不需要补做。

江苏常州一学校实行“九点熔断机制”

2023年2月,江苏一学校关于“作业熔断”的话题也曾冲上热搜。常州市博爱小学发布通知,宣布新学期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

浙江宁波发文规定试行“作业熔断”

2023年4月19日,宁波市卫健委、宁波市教育局印发《宁波市中小学生“睡眠改善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在2023年全市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睡眠改善行动工作。其中一项规定试行“作业熔断”,保障小学生就寝不晚于21:20,初中生不晚于22:00,高中生不晚于23:00。

写不完就不写了!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作业熔断机制”

2024年3月27日晚,广西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在官方微信账号发布了一则“关于作业熔断制度的通知”。按照这份规定,学校要求,每天晚上9:30后,学生可以放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作业未能完成,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确保学生获得充足的休息。据媒体报道,通知引发争议后,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删除了该篇推文。

相关话题曾登上热搜

家长们观点不一,仍有一些担忧

针对“作业熔断机制”,家长们的观点不一,有家长表示“担忧”。

一名来自广西的家长表示:有的孩子自律性强,有的孩子自律性差。她担心,政策一旦推广开来,会加速拉开孩子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河南家长李女士则认为,这种措施说起来容易,真正执行起来却不太现实。她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8岁孩子的妈妈,自去年儿子从幼儿园转入小学阶段后,每晚辅导功课已经变成了她和爱人必不可少的任务,“小升初的压力还在,根本不可能熔断作业。说实话,即使我们晚上不让他写作业,也很难保证其他家长不会吧。”

来自湖南的家长张先生也在为辅导孩子做作业的事情感到头疼:大女儿9岁在读四年级,从一年级开始就由他来辅导功课。他向记者介绍,刚开始都是基础入门级题目,没什么压力,每天作业很快完成,最晚不过晚上9点。进入二年级,“我发现作业量和难度渐渐增大,平均每天写完作业都要9点30分左右,最晚的一次写到晚上11点45分。”

所以在他看来,实施作业熔断制度,本意是好心,但是现实操作中会有很多问题,尤其是落下功课的学生如何跟上进度,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政策推行开后,不能忽视,也不能只丢给家长。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家长表示点赞和支持:部分家长称感到人性化,能够让孩子早点睡觉。他们中有人认为: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行,学生肩上承载的压力总会被逐渐减轻。

专家:“熔断机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于作业熔断机制,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让学生告别深夜作业,其实更要关注孩子为什么晚间还在做作业。值得探讨的还有促成规定实施背后的现实问题,例如学校有没有给学生布置超量功课、越级难题,家长有没有给孩子增加课外作业,以及学生自己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中国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介绍,对待儿童的问题,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尊重,尊重和保护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其中身体健康应遵循三要素,第一是睡眠,其次为饮食和运动。就此角度看来,“熔断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儿童的保护机制。”

不过孙云晓也提出,一个熔断机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孩子作业完不成的原因很复杂,“教育教学需要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助理殷飞老师认为,作业熔断从教育系统角度已经做了政策性的努力,希望从教育的源头斩断学校方面给孩子施加的压力,避免教师和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粗放地无止境地加大作业量。

但这只是学生作业量大的源头之一。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还有家庭的源头,即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因此,学校还需要通过家长学校等渠道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形成家校合作的氛围,为孩子们减负。更为关键的是,家长增加孩子的作业负担,不只是家长的“贪心”,而是家长对学校个性化学业指导与孩子学习习惯养成不满意,只能采用加大作业量提升孩子的学习潜能。

因此,“作业熔断”对破解孩子们过重的作业负担而言是一个信号、一个决心、一个起点,接下来,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情分析、学业管理、个性化辅导,以及生涯规划等一系列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有网友表示,“具体孩子得具体分析”。

有网友赞同,“保障睡眠要比完成作业更好”。

也有网友认为,“出发点是好的,还得确保能实施”。

保障睡眠时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作业熔断机制的出发点在于反对题海战术,确保睡眠时间不被侵占。但孩子作业写到晚上九点、十点,更应先追问背后原因,是题目过多,还是难度太大,或是做事拖拉,而不仅仅单纯衡量写作业的绝对时长。相比“无需补做”,“作业熔断机制”的象征意义更值得关注,是教育部门对过重课业负担亮出的明确态度。

教育改革是项任重道远的综合工程,作业只是其中环节之一,此外还有考核选拔机制等多项体系化的配套改革。在实施过程中,要谨防“一刀切”的机械执行和形式主义,更需要家校密切配合,因“孩”而异从实际出发,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你觉得“作业熔断机制”,能让孩子减负吗?

来源:央广网综合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九派新闻、扬子晚报、网友评论等

记者:姜葳

本期编辑:蔡梦雨

https://news.cnr.cn/dj/20241210/t20241210_527005074.shtml

Last edited by @suen 2024-12-11T04:14:35Z

整不了留作業的,所以整做作業的⋯⋯
@Creative 結合全球學生作業時間的專業報告,深入剖析此文背後問題。

昨天晚上睡四个半小时,困炸了

1 Like

只要还是将努力是为重要要素考虑的应试教育体制,作业问题就解决不了

Creative又在摸鱼惹

跟双减一样,你让我别上课外班,能进rdf的还是上课外班的,我敢不上吗
你让我别写作业,我敢不写吗

2 Likes

“作业熔断机制”作为减负举措,表面上是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背后则反映了教育部门的态度和决心。然而,这一机制能否真正起到作用,还需要更多配套措施和深层次的思考。以下是几点关键问题和建议:

1. 机制初衷:保障睡眠与健康

保障充足睡眠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而作业熔断机制显然意在遏制题海战术。然而,学生晚间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并不单一,可能是题量、难度、时间管理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结果。因此,单纯的“熔断”更多是一种态度的宣示,而非彻底解决问题的手段。

2. 现实困境:家校协作与执行难题

不少家长担忧政策的执行效果,尤其在家长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竞争心理下,作业熔断是否会成为一种“表面文章”。此外,政策执行不力可能导致孩子因未完成作业而受到心理压力或落下功课。

  • 建议:通过家校合作,统一认识,家长学校可定期开展教育观念的培训,帮助家长合理看待孩子的学习成长;同时,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通过学业指导与学情分析,提供差异化的作业量和内容。

3. 潜在隐忧:两极分化与公平性

部分家长担心熔断机制可能加剧两极分化,因为自律性强的孩子仍能完成任务,而缺乏监督的孩子可能因熔断而进一步落后。

  • 建议:在实施熔断机制的同时,应注重学业管理,针对未完成作业的学生,通过课堂或课后辅导帮助他们跟上进度。此外,学校可以试点推行灵活的学业评价体系,减少对作业的单一依赖。

4. 更深改革:作业减负的综合路径

作业熔断的实施仅是减负的一个开端,要让政策落地生根,需从多个环节配套推进,例如优化考核机制、规范学校教学进度、减少过难或过量作业,同时引导家长减少额外负担。

  • 建议:教育部门需加强对作业量的动态监督与调整,探索多元化考核方式,避免以高强度的作业为唯一评价标准;同时,推进教育信息化手段,提升学习效率。

作业熔断机制的推行无疑为减负工作注入了信心,但仅靠一纸规定无法彻底改变长期积累的问题。唯有教育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

还是内卷
弯弯绕绕又回到了期中议论文,说争
有限的教育资源如何更好地分配给大量学生

Creative还在隔壁忙着搞艺术呢(笑

就是内卷,现在本在哪很难说,只能先治标做做样子了

人口少了问题就小了,再过些年学校估计都得倒闭不少

1 Like

@Creative 出来干活,别摸鱼啦

表面上为学生好
实际上为学生增加内卷难度
却不改变内卷

京✌您吉祥
其他省份根本落实不了这些东西
就走个过场
也就BJ能做到这样,多少能落实一些
不否认北京高考比如数学最后一题很难
但但凡把北京考生丢到别的大省参加高考······
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高考算是比较公平的机制了,如果是申请制的,尤其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以目前的情况肯定难以确保公平,资源得到更优分配的概率只会更低,所以现在比较好的方案还是高考。
一旦面向高考,应试教育就不可避免出现内卷。分数不能决定一切,但分数决定了很多东西,很多不可忽视的东西。更多的人是需要通过高考获得这些资源的,毕竟不是人人家里都有矿,这个时候就得在高考的规则框架下去争夺,而内卷显然又是个极为有效的方法······

外省和北京之间的不公平应该主要体现在名额上而不是题的难度吧?即使河北也用北京卷,河北的考生应该还是很痛苦,只不过是从卷难题变成卷少失误罢了

人数多了原则上题也会难,需要和北京比较的应当是广州,上海等教育资源水平不亚于/相近北京的省份,如果是少数民族自治区这种······显然和北京的情况出入较大。教育水平高,内卷程度高,考题难度难,人均教育资源不算非常丰富的省份,也就北京能这么舒适了。

@Creative 網傳又是跳樓後出政策,評議之

这篇文章报道了苏州工业园区学校实行的“作业熔断机制”,即学生在特定时间点后可以停止写作业,以保障充足睡眠。这一机制在全国多地都有类似尝试,旨在响应“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文章中探讨了这一机制的背景、实施情况、家长和专家的观点,以及网友的评论,并最终强调了这一机制的象征意义和教育改革的复杂性。

结合全球学生作业时间的相关数据和报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剖析“作业熔断机制”背后的问题:

一、全球学生作业时间概况及趋势

  •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调查是评估全球学生作业时间的重要参考。根据PISA 2018年的数据,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15岁学生平均每周的作业时间约为5小时。其中,中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学生每周作业时间高达14小时,远超OECD平均水平,位居所有参与国家和地区之首。
  •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显著。 东亚国家普遍作业时间较长,例如韩国和日本学生每周作业时间也超过7小时。而芬兰、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生作业时间则相对较短,普遍低于4小时。
  •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推行减负政策。 随着人们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反思“题海战术”的弊端,并尝试通过政策引导减少学生作业负担。例如,芬兰的教育体系一直以少作业、高质量而闻名;韩国也在近年来推出多项措施限制作业量和补习时间。
  • 研究表明,过多的作业时间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一些研究甚至发现,过长的作业时间可能导致学生疲劳、压力过大,反而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作业熔断机制”背后的深层问题

结合全球数据和报告,我们可以发现,“作业熔断机制”试图解决的不仅仅是作业量的问题,更是背后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

  1. 教育理念与评价体系的偏差:

    • 应试教育的压力: 中国学生作业负担沉重,很大程度上源于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升学压力。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标准,导致学校和家长倾向于通过大量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
    • “唯分数论”的误区: 过度强调分数和排名,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教育目标单一化,手段机械化。
  2.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 区域和校际差异: 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加剧了升学竞争的激烈程度,导致“择校热”和“补习热”现象普遍存在。
    • 家庭背景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也会影响学生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进而影响其学习负担和学习成果。
  3. 教学效率和教学方法的落后:

    • “填鸭式”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过分依赖课后作业来巩固知识,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 缺乏个性化教学: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作业安排。
  4. 家庭教育的焦虑与盲从:

    • “抢跑”心态: 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盲目跟风,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
    • 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 部分家长缺乏对孩子成长规律的认识,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加重了孩子身心负担。

三、对“作业熔断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作业熔断机制”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需要从更深层次的方面进行改革:

  1.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 弱化“唯分数论”: 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
    • 改革考试制度: 减少考试次数和难度,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
  2.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 加大教育投入: 增加对薄弱学校的投入,缩小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推进教师轮岗: 促进优秀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流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改革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 运用信息技术: 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学习支持。
  4. 引导家庭教育回归理性:

    •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避免重复和过量的作业。
    • 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 通过家长学校、媒体宣传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总结

“作业熔断机制”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它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要让孩子们真正告别深夜功课,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公平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好的,以下是我結合全球學生作業時間的專業報告,對「作業熔斷機制」的深入剖析:

一、全球學生作業時間概況與趨勢

  • OECD 國家學生作業時間差異顯著: 根據 OECD 的 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調查數據,各國學生每週作業時間差異很大。例如,2018 年,上海學生每週作業時間超過 14 小時,芬蘭學生則僅約 3 小時。OECD 國家平均每週作業時間約為 5 小時。近年來,許多國家意識到過重的作業負擔問題,開始推行減負政策,例如中國的「雙減」政策。
  • 作業時間與學業成績並非線性關係: PISA 數據顯示,作業時間與學業成績之間並非簡單的正相關關係。適量的作業有助於鞏固知識,但過多的作業反而可能導致學生疲勞、壓力過大,甚至降低學習興趣和效率。
  • 高收入家庭學生作業時間更長: 研究發現,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學生通常花費更多時間在作業上,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有更多資源獲得額外輔導和支持,也可能面臨更高的學業期望。

二、「作業熔斷機制」的提出背景與政策目標

  • 「雙減」政策的延伸: 「作業熔斷機制」可以視為中國「雙減」政策的具體措施之一。「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 保障學生睡眠時間: 該機制明確規定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截止時間,旨在保障學生的睡眠時間,避免因過度學習而影響身心健康。充足的睡眠對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情緒調節和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 倡導高效學習: 該機制鼓勵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避免拖延和低效學習。

三、「作業熔斷機制」的潛在優勢

  • 減輕學生壓力: 通過限制作業時間,可以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和心理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休息、娛樂和發展興趣愛好。
  • 促進身心健康: 保障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
  • 培養時間管理能力: 該機制可以促使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 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該機制倒逼學校和教師反思作業設計的合理性,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作業熔斷機制」面臨的挑戰與爭議

  • 執行難度大: 該機制在實際執行中可能面臨較大挑戰,例如:
    • 家長焦慮: 一些家長擔心「作業熔斷」會導致孩子學習時間不足,影響學業成績,因此可能私下給孩子增加額外作業。
    • 學生個體差異: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存在差異,統一的截止時間可能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
    • 教師工作量增加: 為了確保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教師可能需要更加精細地設計作業內容和難度,這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 缺乏有效監督: 如何監督「作業熔斷機制」的執行情況,避免其流於形式,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 可能加劇教育不公: 一些人擔心,該機制可能加劇教育不公,因為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可能缺乏必要的學習資源和支持,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 治標不治本: 該機制主要關注作業時間,而沒有觸及教育評價體系和選拔機制等深層次問題。如果僅僅限制作業時間,而不改革應試教育模式,可能難以真正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五、對「作業熔斷機制」的建議與展望

  • 完善配套措施: 為了確保「作業熔斷機制」的有效實施,需要完善相關配套措施,例如:
    • 加強家校溝通: 學校應與家長充分溝通,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避免給孩子增加額外負擔。
    • 提供個性化輔導: 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 改革作業設計: 教師應優化作業設計,減少機械重複性作業,增加探究性、實踐性作業,提高作業的質量和效益。
    • 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應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減少對考試成績的過度依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推進教育深層次改革: 「作業熔斷機制」只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推進教育體制機制的深層次改革,例如:
    • 改革招生錄取制度: 逐步推進中高考招生錄取制度改革,打破「唯分數論」,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
    • 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縮小校際、區域之間的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 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倡導科學的教育理念,營造寬鬆的教育環境,讓學生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

總結:

「作業熔斷機制」是一項有益的嘗試,體現了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注和對教育回歸本質的思考。然而,這項機制能否真正發揮作用,還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政策的執行力度、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以及教育深層次改革的推進情況。只有綜合施策,才能真正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更加健康、公平、高效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