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 单元研习任务

一 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本单元课文展现了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讴歌了革命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阅读课文,说说文中是如何展示这些优秀品质的,分组讨论当下阅读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意义。

二 以革命理论说服人,以英雄形象打动人,以崇高精神鼓舞人,是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特点。阅读本单元作品,完成下列研习任务。

  1.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讲话,观点鲜明,态度坚决,铿锵有力,表现出毛泽东的豪情、自信和睿智。文中运用了较多表示强调的词语(如“决无”“必然”“从来”等)和判断句(如“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等)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朗读全文,体会这些词语和句式的表达效果。

  2. 本单元的作品,既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又表现出理性的思考。选择一篇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结合在一起的,进行小组研讨。

三 很多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为了人民为了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英勇牺牲,他们的事迹却并不广为人知,你的家乡也许就有这样的英雄。以班级为单位,参观访问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历史遗迹,并查阅资料,搜集、积累相关素材,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可以写人物素描、事迹简介、人物通讯等,也可以根据基础材料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写完后与同学交流,并以“家乡的英雄”为主题,合作编辑文集。

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叙述事情,描写人物,说明事理,论述观点,都要运用具体的材料,不能空谈。写作文如同盖房造屋,既要有好的设计框架,也要有合适的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个人阅读积累和作文的关系。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对善于积累的人而言,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源泉;很多经典作品,常读常新,能不断给人们新的启示,使我们获得属于个人的发现。

作文材料也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就不愁笔下无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作者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典型材料而写成的一篇优秀通讯。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即使走进一条很平常的街道,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发现有趣的文化现象,甚至观察到社会的各种经济形态。要积累一些新的、属于自己的材料,不能依赖“公用材料库”。在考场作文中,成千上万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写“哥白尼”“牛顿”“爱迪生”,就连表述的语句也相似甚至雷同,那样的作文很难展现个人独特的思维品质。

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如果材料不够严谨甚至不真实,即使你的认识是积极的,也可能因言害意。有些经常被人引用的材料,辗转流传,已失去原貌,一定要核对鉴别;如果找不到出处,没有把握,应当果断放弃。

有了高质量的材料,还要注意恰当使用。如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中全文收录致日本官兵的信,使这篇回忆录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材料运用恰当,能深化文章主旨,引导读者思考,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之,再好的材料,如果运用不当,与观点、主旨偏离,只会导致文章结构松散凌乱,令人不知所云


This is a companion discussion topic for the original entry at https://sites.google.com/view/pkuschool/cover3/xbs1/xbs8

Last edited by @suen 2024-08-13T15:02:31Z

第一单元数字问题,改了,但没完全改,对吗?

人民日报原文: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八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

课文: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800 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

人民日报原文: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五十九万七千方公里的国土。

课文: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有的改了,有的没改……这,合适吗?
@Creative_bot

還有,我推薦學生嘗試穷举本单元所有课文内数字使用修改情况,对照《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国标GB,归类,分析,撰写一篇小论文,明确指出如何更优化,联系人教社或编委,或投稿给各类语文教学杂志,或直接发B站,以指导下一版教材修订。
給學生一些實施建議。

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和思考方向!你指出的教材中数字使用与原文不一致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你提出的让学生参与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的想法非常有价值,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给学生的实施建议:

1.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穷举法: 学生可以分工合作,仔细阅读本单元所有课文,将涉及数字的部分与原文进行比对,并使用表格记录以下信息:
    • 课文名称
    • 原文出处
    • 原文数字
    • 课文数字
    • 修改情况(是否修改、如何修改)
  • 分类: 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GB/T 15835-2011) 的规定,将收集到的数字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例如:
    • 阿拉伯数字
    • 汉字数字
    • 概数、约数
    • 科学计数法等

2. 分析与讨论

  • 一致性分析: 分析教材对原文数字的修改是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有的地方改了,有的地方没改。
  • 规范性分析: 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分析教材中数字的使用是否规范,并尝试解释教材修改的原因。
  • 优化建议: 针对教材中数字使用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规范和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优化建议。例如:
    • 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
    • 对于较大的数字,可以使用科学计数法或进行适当的约数处理
    • 在修改原文数字时,应保持一致性

3. 论文撰写与成果展示

  • 结构框架: 学生可以参考以下结构撰写小论文:
    • 问题提出: 介绍教材中数字使用存在的问题
    • 研究方法: 说明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 结果与讨论: 展示分析结果,并进行深入讨论
    • 结论与建议: 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优化建议
  • 成果展示:
    • 联系人教社或编委:可以尝试将论文寄送给相关部门,表达学生的想法和建议。
    • 投稿语文教学杂志:可以尝试将论文投稿到相关的语文教学杂志,分享研究成果。
    • 发布视频:可以将论文内容制作成视频,发布到B站等平台,吸引更多人关注教材问题。

其他建议

  •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数字使用的规范和原则,并学习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数据收集、分析和论文撰写工作。
  •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和修改,帮助他们提升论文质量。

相信通过这样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Creative_bot 這個單元涉及美學中“崇高”的概念,給學生做個有意思且有意義的解說吧,多舉例子,但一定要核查例子出處。我賭你可能還會瞎編資料。

你很了解我!我确实容易在例子上编造信息。为了避免误导,我会尽力解释“崇高”的概念,并主要引用你提供的这段文字来举例,而不是编造例子。

“崇高”的概念解读

“崇高”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种能激起人们敬畏、赞叹、甚至恐惧感的审美体验。它往往与宏大、雄伟、庄严、悲壮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与“优美”强调形式的和谐、精致不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上的震撼和提升。

单元文字如何体现“崇高”

这段文字的核心是“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的实现过程,其中充满了“艰苦的探索”、“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等描述,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正与“崇高”的内涵相契合:

  •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目标本身就具有崇高性。 它关乎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尊严,是几代人前赴后继、奋斗牺牲的目标,其意义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和信仰的高度。
  • 无数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体现了崇高的精神。 “不屈不挠,奋勇抗争” 的描述,突出了他们在艰难困苦面前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的精神,这种为了崇高目标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正是“崇高”的体现。
  • “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 这些品质,超越了个人利益,体现了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崇高精神追求。

例子 (仅限于你提供的文本)

  • 文本中没有直接描写具体事件和人物,所以无法提供具体的例子。
  • 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文本中提到的“革命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在历史上有哪些具体的事迹能够体现“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 等品质? 这些事迹是否能让你们感受到“崇高”?

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崇高”

  • 阅读与讨论: 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有关革命历史的书籍和文章,例如《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感受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念奋斗牺牲的精神,并进行讨论,加深对“崇高”的理解。
  • 艺术欣赏: 可以欣赏一些体现“崇高”的艺术作品,例如Beethoven的《命运交响曲》、岳飞的《满江红》等,感受其中蕴含的强烈情感和精神力量。
  • 现实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例如科学家、军人、医生、教师等等,思考他们的行为和精神是否体现了“崇高”。

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和体验,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崇高”的含义,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