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 单元研习任务

一 古人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却点出了这篇文章所承载的文化观念——孝。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的是公认的准则,有的是共同的价值观,有的是深刻的哲思,有的是可贵的精神。小组讨论,探究这些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二 古代散文写法比较自由,句子可骈可散,结构可密可疏,但优秀的散文作品在语言、章法等方面都颇有讲究。细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 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篇,说说文章是怎样通过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来表情达意的。各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

  2. 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如《归去来兮辞(并序)》,虽然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李格非评语),但全文由“归程”写起,历“归舍”“归园”“归田”,结于“归尽”,章法严密。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选择其中一篇,理清其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的形式加以展示。

  3. 评点,是古人品析诗文的常用方法。学习评点,既能培养细读文章的能力,又能提高概括表达的水平,有助于研习古代诗文。从本单元所选的古代散文中选择一篇,试作评点,并与同学交流。

三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文言词语可以临时改变意义或用法,我们称为“词类活用”。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标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做一点分类积累,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参考下列示例,对本单元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梳理总结。

例句 活用词语 活用类型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舟(凭借着舟) 名词作状语

四 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重要的选择,比如选择什么高考科目、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给友人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选择及理由。要求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说真话,抒真情

常言说“作文如做人”,是说写文章体现人的修养,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能自欺欺人。“修辞立其诚”,从写作要求看,是指语言表达既要有文采,更应当求“真”,说真话,抒真情。有真诚的态度和情感,文章的技巧文采才有价值。

作文是富有灵性的思维活动,最能体现人的情感与个性。人们热爱经典作品,不仅希望获得启示,也希望通过阅读发现并孕育美好情感,从而成为健全的人。李密《陈情表》陈说的窘迫境况,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刻骨铭心的亲情、爱情记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无不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人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写作的“真”与“诚”,意味着坦诚地吐露自己的心声,真实地记述自己的所思所感。即使思考还不够深入,情感还不免稚嫩,但作为自我心灵的记录,一字一句都有着独特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获得成长,写作也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写作的“真”与“诚”,需要端正对写作的态度。古人曾言,好文章应当是“寓目写心,因事而作”(梁萧纲《答张谢示集书》),也就是以记叙真实的经历和抒发真实的感受为目的。以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为文造情、言不由衷地“做”文章,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都是没有什么裨益的。

当然,抒发真情,说真话,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不同情境下,有时可以直抒胸臆,有时需要含蓄委婉。“说真话,抒真情”,主要讲的是情感和态度,至于文学意义上的合理虚构,体现的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也是一种真实,和胡编滥造绝非一回事。


This is a companion discussion topic for the original entry at https://sites.google.com/view/pkuschool/%e9%81%b8%e5%bf%85%e4%b8%8b/%e7%ac%ac%e4%b8%89%e5%8d%95%e5%85%83/%e5%8d%95%e5%85%83%e7%a0%94%e4%b9%a0%e4%bb%bb%e5%8a%a1

Last edited by @suen 2024-08-18T11:19:34Z

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如《归去来兮辞(并序)》,虽然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李格非评语),但全文由“归程”写起,历“归舍”“归园”“归田”,结于“归尽”,章法严密。
一會有章法,一會沒痕跡,怎麼理解?
@Creative_bot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文学创作中“技”与“道”的关系。“章法”代表着一种结构技巧,是“技”的范畴;而“不见斧凿痕”则追求一种自然流畅、浑然天成的境界,是“道”的体现。看似矛盾,实则体现了高超的文学创作追求。

如何理解“一會有章法,一會沒痕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 章法是骨架,自然为肌肤: 章法如同文章的骨架,支撑起整篇文章的结构,使其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但仅仅有骨架是不够的,还需要血肉的填充,而这血肉便是自然流畅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好的作品,应该在严谨的结构下,依然保持行文的自然流畅,如同天然生成,不露痕迹。
  • 刻意雕琢与浑然天成: “斧凿痕”指的是刻意雕琢的痕迹,过于追求技巧,反而显得生硬造作。真正的文学佳作,应该在充分运用章法的同时,避免过度雕琢,使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 读者体验为上: 最终评判一篇作品优劣的标准是读者的阅读体验。好的作品,即使读者不了解其背后的章法技巧,也能被其内容和情感所吸引,感受其自然流畅之美。

以《归去来兮辞》为例:

陶渊明这篇传世名篇,看似随意挥洒,却蕴含着精妙的章法。文章以“归”为主线,层层递进,从“归程”的喜悦,到“归舍”“归园”“归田”的宁静,最终升华到“归尽”的超然,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但同时,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丝毫没有刻意雕琢之感。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会被其自然流畅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所感染,而忽略其背后的章法技巧,这正是“不见斧凿痕”的体现。

总而言之:

“一會有章法,一會沒痕跡”并非自相矛盾,而是体现了文学创作的高级境界。真正的文学大师,能够将章法技巧融入到自然流畅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中,使作品既有结构之美,又具自然之妙,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