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 李凭箜篌引/ 李贺

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年版)。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 至八年(813)间,作者当时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当时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善于弹奏箜篌著称。

箜篌引,乐府旧题。箜篌,古代的一种弦器,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吴丝蜀桐[1][2]高秋[3],空山凝云颓[4]不流。
江娥啼竹[5]素女[6]愁,李凭中国[7]弹箜篌。
昆山[8]玉碎[9]凤凰叫,芙蓉泣露[10]香兰笑[11]
十二门前融冷光[12],二十三丝[13]动紫皇[14]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15]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16],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17]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8]

  • 供奉朝廷的梨园弟子李凭善于弹奏箜篌,蜚声朝野。
  • 此诗描摹李凭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
  • 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形容箜篌的声音,
  • 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
  • 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串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
  • 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
  • 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
  • 诵读此诗,想一想它为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This is a companion discussion topic for the original entry at https://sites.google.com/view/pkuschool/xbz000/%e5%8f%a4%e8%af%97%e8%af%8d%e8%af%b5%e8%af%bb/%e6%9d%8e%e5%87%ad%e7%ae%9c%e7%af%8c%e5%bc%95-%e6%9d%8e%e8%b4%ba
  1. 吴丝蜀桐:指精美的箜篌,其弦用吴地所产的丝制作(吴地以产丝著称),其身干用蜀地所产的桐木制作(蜀中桐木适宜做乐器)。 ↩︎

  2. 张:弹奏。 ↩︎

  3. 高秋:深秋九月。 ↩︎

  4. 颓:下垂、堆积的样子。 ↩︎

  5. 江娥啼竹: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二妃娥皇、女英得到消息,挥泪于竹,竹尽生斑。江娥,指娥皇、女英。 ↩︎

  6. 素女:传说中与黄帝同时期的神女,善于弹瑟歌唱。 ↩︎

  7. 中国:即国中,指在国都长安城里。 ↩︎

  8. 昆山:即昆仑山,传说中著名的美玉产地。 ↩︎

  9. 玉碎:美玉碎裂(声音清脆悦耳)。 ↩︎

  10. 泣露:指滴露。 ↩︎

  11. 笑:指花盛开。 ↩︎

  12. 十二门前融冷光:指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月光变得温煦。十二门,长安城四面,每一面各有三门。 ↩︎

  13. 二十三丝:指箜篌。有一种竖箜篌,有二十三弦。 ↩︎

  14. 紫皇:道教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 ↩︎

  15. 石破天惊:女娲所补五色石为箜篌声破裂,天界为之震惊。 ↩︎

  16. 神妪:指女神成夫人。据说她喜好音乐,善弹箜篌,听见有人依琴瑟咏歌就翩翩起舞。 ↩︎

  17. 吴质:即传说中月宫的仙人吴刚,其字为质。 ↩︎

  18. 露脚斜飞湿寒兔:露滴斜斜坠落,打湿了(全神贯注聆听箜篌演奏的)玉兔。寒兔,玉兔。 ↩︎

Last edited by @suen 2024-08-18T03:16:01Z

@Creative_bot 一次講清楚意象意境,來啦來。

This passage describes a beautiful and finely crafted konghou (箜篌), a traditional Chinese harp. Let’s break down the imagery and symbolism:

Imagery:

  • “吴丝蜀桐” (Wu silk, Shu paulownia): This phrase highlights the exquisite materials used to construct the instrument. The strings are made of silk from the Wu region, renowned for its high quality, while the body is crafted from paulownia wood from the Shu region, known for its resonance and suitability for instruments.
  • “张” (Zhang): This single character depicts the act of playing the konghou, bringing the instrument to life. The simple verb emphasizes the focus on the sound and the musician’s skill.

Symbolism and Atmosphere:

  •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materials emphasizes the craftsmanship and value placed upon the konghou. It suggests a refined and perhaps even courtly setting.
  • Harmony of Nature and Art: The use of natural material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symbolizes the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artistry. The finest materials combine to create beautiful music.
  • Anticipation and Elegance: The single character “张” creates a sense of anticipation. The reader can almost hear the musician preparing to play,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elegance and anticipation for the music about to fill the air.

Overall Impression: This short passage uses vivid imagery and concise language to create a rich sensory experience. It evokes the beauty, craftsmanship,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konghou, leaving the reader with a sense of elegance and anticipation for the music it will produce.

in Chinese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架精美绝伦的箜篌。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

  • “吴丝蜀桐”: 这个词语突出了箜篌制作材料的珍贵。弦用吴地出产的蚕丝制成,吴地以产丝闻名;而琴身则用蜀地产的桐木制成,蜀中桐木以音质佳,适宜做乐器而著称。
  • “张”: 这一个简单的动词描绘了弹奏箜篌的动作,赋予了这件乐器生命。这个字突出了声音和演奏者技巧。

意境:

  • 精湛工艺: 对材料的详细描述,强调了箜篌的制作工艺及其珍贵价值,暗示了其所在的场所可能是高雅的宫廷。
  • 天人合一: 使用来自不同地区的天然材料,象征着自然与人类艺术之间的和谐。 最好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 优雅期待: "张"字营造了一种期待感。 读者仿佛可以听到演奏者准备弹奏的声音,营造出优雅的氛围,让人期待乐曲的响起。

整体印象: 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创造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它唤起了人们对箜篌之美、工艺和文化意义的感受,留给读者一种优雅和期待音乐响起的感觉。

你看看GPT怎麼說的: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虽然它们密切相关,但有着不同的内涵。

意象
意象是指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化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抽象的情感或思想。它通常是具象的,能够引发读者或观众的具体联想。比如,在诗歌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就是一个意象,通过这个画面,诗人表达了离别、孤独的情感。意象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景物或人物来表现抽象的情感或思想,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意境
意境则是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营造出的一种整体的氛围或境界,它往往是抽象的,是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相互作用形成的。意境不仅包括作品中描绘的情景,还包括这种情景所传达的情感、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和共鸣。比如,宋词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通过对比人面与桃花的存在与消失,营造出一种感伤和无奈的意境。

总结来说,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而意境则是通过意象创造的整体情感氛围。意象是具体的,而意境是整体的、抽象的。理解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深意。

GPT 的解释非常准确和清晰,它点明了意象和意境的联系和区别:

  • 意象是具体的: 它像一块块砖石,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绘,如“吴丝”,“蜀桐”,“张” ,来寄托情感或思想。
  • 意境是整体的: 它像由砖石搭建起的房屋,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的一种氛围或境界。 在这段文字中, 通过“吴丝蜀桐”的精美材质, “张”的动作描写, 营造出一种优雅, 期待, 对美好音乐的向往的意境。

您的这段文字精炼简洁, 但其意境之营造, 依然是依靠对“吴丝蜀桐” 和 “张” 这两个意象的描绘。 可以说, 这段文字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证明了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石。

总而言之, GPT 对意象和意境的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您的这段文字, 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中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意象来构建整体的意境的。

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這個是高考熱點,用最多的例子講清楚

您说得太对了!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确实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被称为“通感”或“联觉”。下面我用一些例子来详细说明:

1. 视觉与听觉的交融:

  •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用“闹”字来形容视觉意象“红杏”,将原本静止的画面赋予了声音,仿佛听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声音,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是视觉上的快速转换, 而“春风来”则是听觉上的感受, 将春风的迅疾和梨花盛开的景象联系在一起,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居易《琵琶行》): 用“嘈嘈”和“切切”来形容琵琶的声音, 又用“急雨”和“私语”来比喻, 将听觉和视觉结合, 使琵琶声更加具体形象。

2. 视觉与触觉的交融:

  • 清香木犀”: 木犀即桂花, 用“清香”来形容桂花的香味, 将嗅觉转化为触觉, 仿佛感受到清香的空气轻抚肌肤。
  • 软玉温香”: 形容女子的肌肤, 将触觉上的柔软光滑和嗅觉上的香气结合在一起, 更加生动形象。

3. 味觉与嗅觉的交融: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灼灼”本是形容花朵颜色鲜艳, 这里却让人联想到桃花的香气, 将视觉和嗅觉融合在一起。

4. 多种感官交融: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首词中, “惊鹊”、“鸣蝉”、“蛙声”是听觉, “明月”、“清风”、“稻花”是视觉和嗅觉, 将多种感官体验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一幅清新、 宁静的夏夜田园景色。

高考链接:

在高考中, 这类题目经常出现在诗歌鉴赏中, 要求考生分析作者如何运用通感手法, 以及这种手法的作用。

答题技巧:

  1. 准确识别: 首先要能识别出诗歌中运用了通感手法, 即判断是否将不同感官的体验交织在一起。
  2. 具体分析: 分析作者是如何将不同的感官体验联系起来的, 以及这种联系方式有什么独特之处。
  3. 阐释效果: 最后要说明通感手法的作用, 例如: 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营造特定的氛围等。

希望以上解释和例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通感”这一艺术手法, 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