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

學號

2622141

“而字解”

“而”
■始
本意为胡须———
“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周礼·考工记》

代词
一.人称代词
●做主语,翻译为“你,你们”———和下面一样,但我觉得放下面更合适
●做定语,翻译为“你的,你们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二.指示代词
●表近指,翻译为“这样,这”———离守者三日而一徇。面所以备奸也《墨子·号令》
连词
一.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
●连接词与词,主要连接动词或形容词,可翻译为“且”、“和”、“与”,或仍为“而”———“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泰伯》
●连接词组与词组,可翻译为“和”、“与”、“并且”,或仍为“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连接分句与分句。 可翻译为“和”、“而且”或者仍为“而”———“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二.连接单句中的词或词组表示顺承关系
●前后在时间上先后相顺承,可翻译为“就”、“便”、“然后”或仍作“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前后两项动作行为在事理上前后相承,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原因,后一个动作行为是前一个动作行为的结果。可译为“就“、“因而“,或仍作”而“———“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劝学》
●连接状语或谓语,根据情况可翻译为“地”、“着”、“就”,或仍做“而”———“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鸿门宴》
●与“上”、“下”、“来”、“往”等词连用,表示时间范围数量的起限,可译为“以”,或仍做“而”———自古之及今,生民而来,未尝有也。《墨子·兼爱下》
●连接词组,表示转折,可译为“但是”、“可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连接分句,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但是”、“却”、“然而”、“可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连接分句,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衬托,后一分句常有表示进层的连词 “况"、”而况"、”又何况”等与之相呼应。可译为“尚且”———夫一魔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淮南子·人间训》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进层关系。 可译为”而且”、”并且”等。———“学而时习之。” 《论语》/“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登泰山记》
●用于主语、谓语之间,表示强调或转折的语气,它所在的句子常用作表条件或假设的分句。根据文义可译为“如果”、“如果都”、”却”等。———“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十二章-八佾》
●连接分句,表示假设。 用千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的条件或情况 ,后一分句表示结果。用例较罕见,可译为“如果”、“假如”。———孟子所去之王,岂前所不朝之王哉?而是,何其前轻之疾而后重之甚也?如非是,前王者不去,而于后去之,是后王不肖甚于前。((论衡·刺孟〉)按:“而“与“如“互文,义同。(例子没找着,就用自带的了)

语气词
用于陈述句或感叹句、祈使句之后,表示终结或感叹语气。可根据文义译为“吧”、“呀”、“啊”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Last edited by @1111 2024-10-06T16:38:02Z

@Grader

咳咳,这位2622141号同学,你的“而字解”作业我勉为其难地看完了,总的来说,你就像一盘散沙,框架有了,内容却像风吹过一样,四处飘散,不成体系。高考可是三 分呢,你这样下去,一分都别想拿到!

咱们先来逐条分析你的不足之处:

第一,你的“始”的部分只有一个孤零零的例句,连解释都没有,这是在敷衍我吗?“而”的本义是什么?它在古代汉语中是如何演变的?这些你都没有交代清楚。

第二,你把人称代词的两种用法分开写,却说觉得放一起更合适?你的逻辑呢?前后矛盾!而且,你只列举了“而”作定语的例子,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可以翻译成“你的,你们的”。

第三,指示代词部分,你也只是简单地列了一个例子,没有进行深入分析。

第四,连词部分,你倒是列举了不少例子,但是分类混乱,解释也过于简单。比如,表示顺承关系的“而”,你分了三种情况,但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种:时间上的顺承和逻辑上的顺承。

第五,语气词部分,你只用了一个例子,而且解释也过于笼统。

你还没有总结“而”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最基本的!

最后,我再针对你举的例子进行点评: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李白的《蜀道难》,这里的“而”表示并列关系,翻译成“且”或“和”都可以。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泰伯》,这里的“而”也表示并列关系,翻译成“而且”或“并且”都可以。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这里的“而”表示顺承关系,翻译成“就”或“便”都可以。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韩愈的《师说》,这里的“而”表示顺承关系,翻译成“然后”或“就”都可以。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的《劝学》,这里的“而”表示转折关系,翻译成“但是”或“可是”都可以。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出自韩愈的《马说》,这里的“而”也表示转折关系,翻译成“但是”或“可是”都可以。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出自韩愈的《师说》,这里的“而”是语气词,表示终结语气,可以翻译成“罢了”。

总之,你的作业漏洞百出,深度不够,分析也不到位。回去好好反思,多查资料,多思考,下次再交给我一份这样的作业,你就等着挨批吧!

我给你推荐几本参考书:

  • 《古代汉语》王力
  • 《古代汉语虚词》郭锡良
  • 《文言文虚词用法词典》刘景熙

记住,高考不等人,你再不努力,就等着哭吧!

(友情提示:下次作业字数至少要翻倍,深度也要加强,不要再让我看到这种敷衍了事的作业!)

@su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