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悅已佈置。
自讀晉書 : 列傳第五十 王羲之 許邁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使用標題五可,可喜可悲可嘆可憐可恨⋯⋯評議王羲之一生。
要求,句式整齊,押韻最好。
GPT-4的作業:
可喜者书法冠绝,兰亭序成千古奇迹;
可悲者宦海沉浮,政途多阻;
可叹者才继家风,子孙难续;
可怜者世事无常,家道中衰;
可恨者高才隐遁,未尽人世责。
Last edited by @suen 2024-08-13T07:13:00Z
希悅已佈置。
自讀晉書 : 列傳第五十 王羲之 許邁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使用標題五可,可喜可悲可嘆可憐可恨⋯⋯評議王羲之一生。
要求,句式整齊,押韻最好。
GPT-4的作業:
可喜者书法冠绝,兰亭序成千古奇迹;
可悲者宦海沉浮,政途多阻;
可叹者才继家风,子孙难续;
可怜者世事无常,家道中衰;
可恨者高才隐遁,未尽人世责。
Last edited by @suen 2024-08-13T07:13:00Z
《列傳第五十 王羲之子玄之 凝之 徽之 徽之子楨之 徽之弟操之 獻之 許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晉書卷八十
2 列傳第五十
《王羲之子玄之凝之徽之
徽之子楨之徽之弟操之獻之》
1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祖正,尚書郎。父曠,淮南太守。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其議。
2 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嘗謁周顗,顗察而異之。時重牛心炙,坐客未噉,顗先割啗羲之,於是始知名。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為敦主簿。敦嘗謂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裕亦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
3 時太尉郄鑒使門生求女婿於導,導令就東廂徧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牀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4 起家祕書郎,征西將軍庾亮請為參軍,累遷長史。亮臨薨,上疏稱
羲之淸貴有鑒裁。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譽,朝廷公卿皆愛其才器,頻召為侍中、吏部尚書,皆不就。復授
護軍將軍,又推遷不拜。揚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勸使應命,乃遺羲之書曰:「悠悠者以足下出處足觀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謂為然。至如足下出處,正與隆替對,豈可以一世之存亡,必從足下從容之適?幸徐求眾心。卿不時起,復可以求美政不?若豁然開懷,當知萬物之情也。」羲之遂報書曰:「吾素自無廊廟志,直王丞相時果欲內吾,誓不許之,手跡猶存,由來尚矣,不於足下參政而方進退。自兒娶女嫁,便懷尚子平之志,數與親知言之,非一日也。若蒙驅使,關隴、巴蜀皆所不辭。吾雖無專對之能,直謹守時命,宣國家威德,故當不同於凡使,必令遠近咸知朝廷留心於無外,此所益殊不同居䕶軍也。漢末使太傅馬日磾慰撫關東,若不以吾輕微,無所為疑,宜及初冬以行,吾惟恭以待命。」
5 羲之旣拜䕶軍,又苦求宣城郡,不許,乃以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時殷浩與桓溫不協,羲之以國家之安在於內外和,因以與浩書以誡之,浩不從。及浩將北伐,羲之以為必敗,以書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為姚襄所敗。復圖再舉,又遺浩書曰:
6 知安西敗喪,公私惋怛,不能須臾去懷。以區區江左,所營綜如此,天下寒心,固以久矣,而加之敗喪,此可熟念。往事豈復可追,願思弘將來,令天下寄命有所,自隆中興之業。政以道勝寬和為本,力爭武功,作非所當,因循所長,以固大業,想識其由來也。
7 自寇亂以來,處內外之任者,未有深謀遠慮,括囊至計,而疲竭根本,各從所志,竟無一功可論,一事可記。忠言嘉謀棄而莫用,遂令天下將有土崩之勢,何能不痛心悲慨也。任其事者,豈得辭四海之責!追咎往事,亦何所復及,宜更虛己求賢,當與有識共之,不可復令忠允之言常屈於當權。今軍破於外,資竭於內,保淮之志非復所及,莫過還保長江,都督將各復舊鎮,自長江以外,羈縻而已。任國鈞者,引咎責躬,深自貶降以謝百姓,更與朝賢思布平正,除其煩苛,省其賦役,與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羣望,救倒懸之急。
8 使君起於布衣,任天下之重,尚德之舉,未能事事允稱,當重統之任而喪敗至此,恐闔朝羣賢未有與人分其謗者。今亟修德補闕,廣延羣賢,與之分任,尚未知獲濟所期。若猶以前事為未工,故復求之於分外,宇宙雖廣,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執政,然當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盡懷極言。若必親征,未達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願復與衆共之。
9 復被州符,增運千石,徵役兼至,皆以軍期,對之喪氣,罔知所厝。自頃年割剝遺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惟未加參夷之刑耳,恐勝、廣之憂,無復日矣。」
10 又與會稽王箋陳浩不宜北伐,并論時事曰:
11 古人耻其君不為堯舜,北面之道,豈不願尊其所事,比隆往代,況遇千載一時之運?顧智力屈於當年,何得不權輕重而處之也。今雖有可欣之會,內求諸己,而所憂乃重於所欣。《傳》云,「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今外不寧,內憂以深。古之弘大業者,或不謀於衆,傾國以濟一時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誠獨運之明足以邁衆,暫勞之弊終獲永逸者可也。求之於今,可得擬議乎!
12 夫廟算決勝,必宜審量彼我,萬全而後動。功就之日,便當因其衆而即其實。今功未可期,而遺黎殲盡,萬不餘一。且千里饋糧,自古為難,況今轉運供繼,西輸許洛,北入黃河。雖秦政之弊,未至於此,而十室之憂,便以交至。今運無還期,徵求日重,以區區吳越經緯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內所痛心歎悼而莫敢吐誠。
13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願殿下更垂三思,解而更張,令殷浩、荀羡還據合肥、廣陵,許昌、譙郡、梁、彭城諸軍皆還保淮,為不可勝之基,須根立勢舉,謀之未晚,此實當今策之上者。若不行此,社稷之憂可計日而待。安危之機,易於反掌,考之虛實,著於目前,願運獨斷之明,定之於一朝也。
14 地淺而言深,豈不知其未易。然古人處閭閻行陣之間,尚或干時謀國,評裁者不以為譏,況厠大臣末行,豈可黙而不言哉!存亡所係,決在行之,不可復持疑後機,不定之於此,後欲悔之,亦無及也。
15 殿下德冠宇內,以公室輔朝,最可直道行之,致隆當年,而未允物望,受殊遇者所以寤寐長歎,實為殿下惜之。國家之慮深矣,常恐伍員之憂不獨在昔,麋鹿之游將不止林藪而巳。願殿下暫廢虛遠之懷,以救倒懸之急,可謂以亡為存,轉禍為福,則宗廟之慶,四海有頼矣。
16 時東土饑荒,羲之輒開倉振貸,然朝廷賦役繁重,吳會尤甚,羲之每上疏爭之,事多見從。又遺尚書僕射謝安書曰:
17 頃所陳論,每蒙允納,所以令下小得蘇息,各安其業。若不耳,此一郡久以蹈東海矣!
18 今事之大者未布,漕運是也。吾意望朝廷可申下定期,委之所司,勿復催下,但當歲終考其殿最。長吏尤殿,命檻車送詣天臺。三縣不舉,二千石必免,或可左降,令在疆塞極難之地。
19 又自吾到此,從事常有四五,兼以臺司及都水御史行臺文符如雨,倒錯違背,不復可知。吾又瞑目循常推前,取重者及綱紀,輕者在五曹。主者涖事,未嘗得十日,吏民趨走,功費萬計。卿方任其重,可徐尋所言。江左平日,揚州一良刺史便足統之,況以羣才而更不理,正由為法不一,牽制者衆,思簡而易從,便足以保守成業。
20 倉督監耗盜官米,動以萬計,吾謂誅翦一人,其後便斷,而時意不同。近檢校諸縣,無不皆爾。餘姚近十萬斛,重斂以資姦吏,令國用空乏,良可歎也。
21 自軍興以來,征役及充運死亡叛散不反者衆,虛耗至此,而補代循常,所在凋困,莫知所出。上命所差,上道多叛,則吏及叛者席卷同去。又有常制,輒令其家及同伍課捕。課捕不擒,家及同伍尋復亡叛。百姓流亡,戶口日減,其源在此。又有百工醫寺,死亡絶没,家戶空盡,差代無所,上命不絶,事起或十年、十五年,彈舉獲罪無懈息,而無益實事,何以堪之!謂自今諸死罪原輕者及五歲刑,可以充此,其減死者,可長充兵役,五歲者,可充雜工醫寺,皆令移其家以實都邑。都邑旣實,是政之本,又可絶其亡叛。不移其家,逃亡之患復如初耳。今除罪而充雜役,盡移其家,小人愚迷,或以為重於殺戮,可以絶姦。刑名雖輕,懲肅實重,豈非適時之宜邪!」
22 羲之雅好服食養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並築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曰:
23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淸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24 是日也,天朗氣淸,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25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旣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26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27 或以潘岳《金谷詩序》方其文,羲之比於石崇,聞而甚喜。
28 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歎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羣相贈耳。」
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
29 嘗詣門生家,見棐几滑淨,因書之,真草相半。後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又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其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鍾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鴈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後之也。」羲之書初不勝庾翼、郄愔,及其暮年方妙。嘗以草章答庾亮,而翼深歎伏,因與羲之書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顚狽,遂乃忘失。常歎妙迹永絶。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
30 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弔,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及述為
揚州刺史,將就徵,周行郡界,而不過羲之,臨發,一別而去。先是,羲之常謂賓友曰:「懷祖正當作尚書耳,投老可得僕射。更求會稽,便自邈然。」及述蒙顯授,羲之耻為之下,遣使詣朝廷,求分會稽為越州。行人失辭,大為時賢所笑。旣而內懷愧歎,謂其諸子曰:「吾不減懷祖,而位遇懸邈,當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後檢察會稽郡,辯其刑政,主者疲於簡對。羲之深恥之,遂稱病去郡,於父母墓前自誓曰:「維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靈。羲之不天,夙遭閔凶,不蒙過庭之訓。母兄鞠育,得漸庶幾,遂因人乏,蒙國寵榮。進無忠孝之節,退違推賢之義,每仰詠老氏、周任之誡,常恐死亡無日,憂及宗祀,豈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歎,若墜深谷。止足之分,定之於今。謹以今月吉辰肆筵設席,稽顙歸誠,告誓先靈。自今之後,敢渝此心,貪冒茍進,是有無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載,名敎所不得容。信誓之誠,有如皦日!」
31 羲之旣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徧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歎曰:「我卒當以樂死。」謝安嘗謂羲之曰:「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須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懽樂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復徵之。
32 時劉惔為丹陽尹,許詢嘗就惔宿,牀帷新麗,飲食豐甘。詢曰:「若此保全,殊勝東山。」惔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保此。」羲之在坐,曰:「令巢許遇稷契,當無此言。」二人並有愧色。
33 初,羲之旣優游無事,與吏部郎謝萬書曰:
34 「古之辭世者或被髮佯狂,或污身穢跡,可謂艱矣。今僕坐而𫉬免,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違天不祥。
35 頃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敎養子孫以敦厚退讓。或有輕薄,庶令舉策數馬,彷彿萬石之風,君謂此何如?
36 比當與安石東游山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閑暇。衣食之餘,欲與親知時共懽讌,雖不能興言高詠,銜杯引滿,語田里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邪!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老夫志願盡於此也。」
37 萬後為豫州都督,又遺萬書誡之曰:「以君邁往不屑之韻,而俯同羣辟,誠難為意也。然所謂通識,正自當隨事行藏,乃為遠耳。願君每與士之下者同,則盡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復何有,而古人以為美談。濟否所由,實在積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萬不能用,果敗。
38 年五十九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諸子遵父先旨,固讓不受。
39 有七子,知名者五人。玄之早卒。次凝之,亦工草隸,仕歴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王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凝之彌篤。孫恩之攻會稽,寮佐請為之備,凝之不從,方入靖室請禱,出語諸將佐曰:「吾巳請大道,許鬼兵相助,賊自破矣!」旣不設備,遂為孫恩所害。
40 徽之字子猷。性卓犖不羈,為大司馬桓溫叅軍,蓬首散帶,不綜府事。又為車騎桓沖騎兵叅軍,沖問:「卿署何曹?」對曰:「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曰:「不知馬,何由知數。」又問:「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嘗從沖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馬排入車中,謂曰:「公豈得獨擅一車!」沖嘗謂徽之曰:「卿在府日久,比當相料理。」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耳。」
41 時吳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觀之,便出坐輿造竹下,諷嘯良久。主人灑埽請坐,徽之不顧。將出,主人乃閉門,徽之便以此賞之,盡歡而去。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徽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嘗居山陰,夜雪初霽,月色淸朗,四望皓然,獨酌酒,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逵。逵時在剡,便夜乘小船詣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反。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雅性放誕,好聲色,嘗夜與弟獻之共讀《高士傳讚》,獻之賞井丹高潔,徽之曰:「未若長卿慢世也。」其慠達若此。時人皆欽其才而穢其行。
42 後為黃門侍郎,棄官東歸,與獻之俱病篤。時有術人云:「人命應終,而有生人樂代者,則死者可生。」徽之謂曰:「吾才位不如弟,請以餘年代之。」術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餘,得以足亡者耳。今君與弟算俱盡,何代也!」未幾,獻之卒,徽之奔喪不哭,直上靈牀坐,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歎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頓絶。先有背疾,遂潰裂,月餘亦卒。子楨之。
43 楨之字公幹,歴位侍中、大司馬長史。桓玄為太尉,朝臣畢集,問楨之:「我何如君亡叔?」在坐咸為氣咽。楨之曰:「亡叔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一坐皆悅。
44 操之字子重,歴侍中、尚書、豫章太守。
45 獻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雖閑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年數歲,嘗觀門生樗蒲,曰:「南風不競。」門生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獻之怒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眞長。」遂拂衣而去。嘗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言俗事,獻之寒溫而已。旣出,客問安王氏兄弟優劣,安曰:「小者佳。」客問其故,安曰:「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嘗與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發,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獻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
46 夜卧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盜物都盡。獻之徐曰:「偷兒!靑氊,我家舊物,可特置之。」羣偷驚走。
47 工草隸,善丹靑。七八歲時學書,羲之密從後掣其筆不得,歎曰:「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嘗書壁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為能,觀者數百人。桓溫嘗使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駮牸牛,甚妙。
48 起家州主簿、秘書郎,轉丞,以選尚新安公主。嘗經吳郡,聞顧辟疆有名園,先不相識,乘平肩輿徑入。時辟疆方集賔友,而獻之遊歴旣畢,傍若無人。辟疆勃然數之曰:「慠主人,非禮也!以貴驕士,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齒之傖耳。」便驅出門。獻之慠如也,不以屑意。
49 謝安甚欽愛之,請為長史。安進號衛將軍,復為長史。太元中,新起太極殿,安欲使獻之題榜,以為萬代寶,而難言之,試謂曰:「魏時陵雲殿榜未題,而匠者誤釘之,不可下,乃使韋仲將懸橙書之。比訖,鬚鬢盡白,裁餘氣息。還語子弟,宜絶此法。」獻之揣知其旨,正色曰:「仲將,魏之大臣,寧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長。」安遂不之逼。安又問曰:「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故當不同。」安曰:「外論不爾。」答曰:「人那得知!」尋除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徵拜中書令。
50 及安薨,贈禮有同異之議,惟獻之與徐邈共明安之忠勲。獻之乃上疏曰:「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風,道譽洋溢。弱冠遐棲,則契齊箕、皓;應運釋褐,而王猷允塞。及至載宣威靈,彊猾消殄。功勲旣融,投韍高讓。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踐阼,陽秋尚富,盡心竭智以輔聖明。考其潛躍始終,事情繾綣,實大晉之雋輔,義篤於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於省察。」孝武帝遂加安殊禮。
51 未幾,獻之遇疾,家人為上章,道家法應首過,問其有何得失。對曰:「不覺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獻之前妻,郗曇女也。俄而卒於官。安僖皇后立,以后父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
太宰,謚曰憲。無子,以兄子靜之嗣,位至義興太守。時議者以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獻之骨力遠不及父,而頗有媚趣。桓玄雅愛其父子書,各為一袠,置左右以玩之。
伏羲啟書契,鳥跡代繩結。千載騷客搦翰,萬代文人和墨
烏躊躇而棄筆,覓其源在逸少。倚東床兮定墨,坦腹食兮運斤,
鋪瑙玉兮耳鬢,卷風雲兮眉睫,翾翥飄兮浮雲,拓揮矯兮驚龍。
軋洋洋兮沂水,泱漭漭兮滔浪,觀濤瀾兮索源,溯洄從兮濫觴。
漪瀲瀲兮碎浪,折逶逶兮緣波,素無誌兮廊廟,下參政兮進退。
邊不寧兮堂憂,破於外兮內竭,覽天下兮土崩,棼九州兮倒懸。
長江外兮羈縻,天下負兮寒心,黎民賤兮塵垢,傾年歲兮割剝。
宗廟斷兮四海,君王習兮逸樂。上弗作兮流涕,獨莫為兮痛哭。
盡付之兮闕如,竭根本兮莫用。自貶降兮謝罪,縱山水兮放形。
暫寄形兮江海,心不遐兮魏闕。塵莫容兮悲慨,蛾力微兮嘆悼。
地淺言深兮痛心,有心呼微兮長嗟
可喜轻云蔽月翩惊鸿,流风回雪婉飘飖
可悲弋钓娱乐以遁世,功名利禄以自评
可怜年少名势垒高台,不惑形身跌万丈
可叹才气清绝传不得,傲物轻狂后生继
可恨审量彼我无人用,嘶声民怨难平息
可喜者,精于书法,矫若惊龙,后生歌讴
可叹者,琅琊名门,弃官惊天,隐遁悠游
可悲者,小辈夭折,无奈不仕,苦闷尽受
可怜者,筆墨未存,初勤为民,志曾记否
可恨者,闲浪之种,降于乱世,与时长纠
可喜出身名望族,少怀雄才,周顗啗炙传英名
可悲右军奔走忙,案牍劳形,囿于争斗疲于政
可叹本性爱山水,序作兰亭,浮云飘摇游龙舞
可怜坟前告父母,桑榆辞官,穷山泛海忘忧虑
可恨英雄难逆时势,隐者晚归故里,一世俯仰间
永和九年,会稽山阴之兰亭,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论逸少之功过,唯可喜可悲可叹可怜可恨是也。可喜者,导敦之从子,殷桓之挚友,郗鉴之东床快婿,庾亮之府幕僚属,却不慕京师而喜山林会稽。可悲者,兰亭神韵,难传其道,五子庸俗。可叹者,魏晋风流而济天下苍生;可怜者,仕断于记恨;可恨者,才不输安万,而隐为草芥。
春风化冻,羲之才露,十三拜顗,牛心炙事名声扬。
秋霜降临,淡泊自知,英才难展,坎坷仕途路漫长。
明月云遮,书法空前,飘若浮云,继者寻觅艰难。
金石琴瑟,乱世独行,山水为伴,真才世间难欢。